晚近,香港報紙越來越少,說得出牌頭者,不逾十家,比起六、七十年代之漪歟盛哉,輒有小巫見大巫之別。根據數字統計,五七年,全港報紙(中、英文,日、午、晚),共有四十二家;七零年增至七十家。銷量方面,六零年,五十萬份左右,至六四年,增至九十萬份,八九年飛升到一百八十萬份。以當時全港人口五百五十萬人計,平均每三人擁有一份報紙,足見報紙對社會影響力之巨。我六十年代初,以十齡之童,開始閱報,先閱《新生晚報》,副刊主編乃名作家三蘇(高雄),《怪論》、《經紀拉手記》稱譽于時。高雄以外,尚有北大學生今圣嘆、何觀(張徹)、司明、李雨生和十三妹。
高雄,浙江紹興人,魯迅同鄉。其叔柯靈為詩人。紹興盛出刀筆吏,高雄亦沾其氣,運筆如刀,刁鉆觸刻,三言兩語,直戳人心,曾以《東來博議》“力能舉千鈞之重,而不能自舉其身。”諷刺權力的傲慢,鞭辟入里。緊貼高雄,最得讀者熱愛的,便是女作家十三妹,以白話文為基礎,引入粵語方言,傳神阿堵,貼近人心。十三妹,怪人一名,稿子套入信封,置于寓所門外,待報館職員到取,從不跟同行往還。死時亦無人知,編輯久不見其稿子,心啟疑竇,逕往寓所敲門不應,召警破門,始知早已神游天外。
四九年,內地文人南渡,多在報紙副刊賣文為生,海派有曹聚仁、葉靈鳳、黃思騁、劉以鬯、徐速等,再加上本土粵派作家黃天石、吳其敏、夏易、舒巷城,南北較勁,相互吐艷,文壇鬧哄哄。右派《新生晚報》、左派《新晚報》,南北對峙,人才輩出。后者有梁羽生、金庸,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招攬大批讀者,聲勢赫赫,尤在《新生晚報》之上。六十年代,報業大盛,《明報》、《快報》先后創刊,輔以傳統老報《成報》,攫取了大量副刊讀者。
那年代,看副刊,《明、成、快》三報,必為首選。《明報》老板金庸,出身自《大公報》,根正苗紅,卻因跟報紙宗旨相左,蟬曳殘聲過別枝,跟上海老同學沈寶新商量一聲,共斥資十萬港元、創辦《明報》,舍社論外,最重副刊。詩人蔡炎培其時效力《明報》,頭銜副刊編輯,實則是特級校對,了無寸權。金庸掌副刊,所有文章皆經其目,作家亦由他親自甄選,校對不得過問 。金庸博學閎肆,目光獨到,所選皆屬一時俊彥。時云“能寫明報,便為大家”,足見其備受重視程度。副刊除庸外,有倪匡、三蘇、司馬長風、徐速、徐東濱、董千里、余過、亦舒、林燕妮、黃霑,星光熠熠,耀人眼目。作品方面,金庸的《天龍八部》、《鹿鼎記》,書迷日夜追看;倪匡的衛斯理科幻,風魔萬千讀者;林燕妮懶洋洋的愛情小說,閨中少女力捧。還有三蘇怪論,更是《明報》扛鼎之作。三蘇,大紅人,日寫二萬字,因而字潦草難辨。字房工友,怨聲四起,領班阿東代眾向金庸投訴,要求改善。迫于無奈,金庸只好在排字房貼出告示,勸喻那些字體潦草的作家,字體要端正。雖未明言何人,風聲傳至三蘇耳中,對號入座,從而大恚,立即罷筆不寫。怪論不見報,讀者紛聲討。金庸見鬧出禍來,一聲“要死哉,尷尬哩!”趕忙拉著總編輯潘粵生逕詣高府,負荊請罪,事始平息。
《快報》副刊主編是南來文人,也就是寫意識流小說《酒徒》名聞遐邇的劉以鬯,,曾于《香港時報》編過文藝版,副刊隨俗,略帶文學氣味。香港短篇小說之王黃思騁應邀撰寫連載小說,佳作殊多,我獨嗜中學時期讀過的《無膽獅》,寫表弟暗戀表姐,無膽表述,迂回細膩,纏綿哀怨,類似郁達夫的《遲桂花》。劉以鬯海量包涵,了無地域觀念,南、北文人盡攬旗下,萬花吐芳,紙上溢香。細數名家,有歐陽天、司空明、南宮博、依達等。劉以鬯尤愛捧新人,七十年代,起用青年作家也斯繼亦舒后寫《我之試寫室》,也斯因而成名。其時,我跟董橋間中亦為《快報》供游記稿,分寫《東瀛雜記》和《倫敦雜記》,稿費從優。《成報》老板何文法,乃報界名宿,副刊作家幾清一色是粵派高手:王香琴、怡紅生,三蘇、呂大呂。怡紅生擅做鴛鴦蝴蝶派小說,用字典雅清麗,少有俗氣,情節則曲徑通幽,意在言外。王香琴一派寫實風格,文言寫得通爽易解,復以幽草筆名撰南派技擊小說,硬朗勁健,鏗鏘有聲,不下于我佛山人和我是山人二大家。呂大呂,嶺南大才子,繡像聊齋,森森陰氣,讀者動容。牡丹雖好,仍需綠葉扶持,配圖者綠云,一手好畫,相得益彰。何許人也?乃粵派插圖專家,畫風細致,線條至美,一筆一劃,又如繡花之一針一線,精致可喜,因曰“繡像”。圖文相合,自來便有云君、金庸;綠云、呂大呂;徐秀美、倪匡,珠聯璧合,無瑕可擊。金庸、大呂,已作古,云君、綠云不知所蹤,獨剩倪匡、秀美,亦垂垂老矣!
談香港副刊,不得不提《星島晚報》,六十代,香港晚報以《星晚》和《新晚》最為讀者所喜,下班時候幾乎人手一份。那年代還沒有海底隧道,過海要靠渡輪。斜陽西沉,零星綴空,渡海輪上,幾乎人手兩份報紙。船開,閱報,泊岸,抽起副刊,塞進后褲袋,回家細看。《星晚》名家如林,大作家俊人(陳子俊)一把抓,伴以劉以鬯、黃思騁、南宮博、任畢名、翠瑩等,足以跟擁有梁羽生、阮朗、葉靈鳳、夏易的《新晚》相頡頏。較諸《新晚》,《星晚》副刊,作風明顯開放。臺灣著名美女作郭良蕙的杰作《心鎖》,臺灣列為禁書,俊人大開門禁、照刊如儀,因描寫男女關系,艷妍流美,婉轉誘人,引起哄動,《星晚》銷量倍增。迨八十年代初期,我有幸在香港訪問郭女士,談及《心鎖》里的大膽性愛情節,她淡然一笑,說:“其實也沒有什么喔,我只是覺得兩性交往,必涉及性,因而寫了進去!”四兩撥千斤,將我的尖銳提問輕輕松松地推了回去。匆匆三十余年,前輩多作古,“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曹植說得深沉!
以上就是六七十年代,香港報紙副刊正是興盛之時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六七十年代,香港報紙副刊正是興盛之時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看報紙或雜志,是不是也算讀書?
【閱讀欣賞類話題】 謝邀。閱讀報刊書,是否一碼事?這個問題雖是針對大眾傳播以及閱讀事宜,但是的確關聯到社會輿情和文化繁榮等專項課題。 首先說閱讀報刊書不。
通過文字,讀者為什么要閱讀我的文章?我們能給讀者帶來什么?
【媒體寫作類話題】 謝邀。某些讀者因何喜歡閱讀某個作者的文章,某個作者的文章會給某些讀者帶來什么?這似乎有點像自媒體上關注、互相關注、粉絲的關系;為純。
你熟知的香港文化名人有哪些?
香港四大才子指的是香港四名出色文人,分別為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四人各有所長,而且均為好友,也是腹中飽有文學之輩,因而合稱香港四大才子。四人中,黃沾。 值。
黃石市最具有影響力的人是誰?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黃石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縣、陽新、。 淳。
國內文學月刊的排名先后是怎樣的?
排出國內文學月刊的先后名次并非難事,一般讀者大都回答《人民文學》、《十月》、《當代》、《收獲》等……或稍微顛倒一下位置,人們心中是有數的。其實,重要的。
老年人的精神支柱主要靠什么?
首先靠自己勤勞能吃飯、能活動,自己給自己做事。 其次老年人要靠自己有退休金,有錢的老年人,一定是精神煥發的老年人,人一旦有了錢,就有了精氣神兒。 俗語說。
神筆馬良作者寫其他書?
《神筆馬良》由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洪汛濤于20世紀50年代創作。 作者簡介如下: 洪汛濤(1928.4.9—2001.9.22),浙江省浦江縣人。曾用筆名田野、田多。
為什么現代詩歌日趨走向沒落?
謝邀! 不是沒有魚, 而是沒有水。 現在的詩歌賽事或活動很多,只要你認字,只要你寫的是字,并且一行一行地分隔開來,就可以投稿參賽。 而且我向你保證,不管你。 一。
天天把時間消耗在自媒體上,值不值?
謝謝提問,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思考。 首先:您要清楚您做自媒體的目的是什么。我做自媒體最終也是為了賺錢,但是后來我發現我做自媒體和炒股的心態一樣都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