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2、不殺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眾生,而起了殺害對方之心,并且具體實施了這種行為,造成了對方死亡的結果,就叫殺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殺生戒;
3、不偷盜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盜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離開了它本來的地方,歸我所有,就叫偷盜。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盜戒;
4、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間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時、非處、非道處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
5、不妄語戒:為了欺騙他人,隱瞞事實,而說虛假的語言就叫妄語。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妄語戒;
6、不飲酒戒:酒有三種,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藥酒,若干若濕,若濁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動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
以上就是什么是佛門五戒 佛門五戒介紹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什么是佛門五戒 佛門五戒介紹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佛門五戒是哪五戒?
五戒是 1、不殺生:即不侵犯他人的生命。浪費時間,破壞物質,也屬于殺生。 2、不偷盜:不侵犯別人的財富。簡單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未經許可便占為己有,就是偷。
什么是五常?和五戒有什么異同?
五常是指人五種經常性的行為即仁、義、禮、智、信。只有具備五常,才能稱之為人,否則為人面獸行。五戒,是佛教對弟子規定的五種戒律,即殺、盜、淫、妄、酒;它。
三戒和五戒的區別是什么?
普通人的三戒:少年血氣未成,戒之在色:青年血氣方剛,戒之在斗;老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公務員的五戒:思想上戒貪;用權上戒專;生活上戒奢;感情上戒色;。 普通。
佛家十八戒是什么?
一戒直言,二戒盡言,三戒輕言,四戒多言,五戒狂言,六戒戲言,七戒巧言,八戒惡言,九戒讒言,十戒矜言,十一戒訐言,十二戒輕諾之言,十三戒譏言,十四戒強聒。 一戒直。
儒家五戒?
儒家講的是五常,而佛教才是講五戒,其道理都有相對應之處。 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獨立個體,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佛門五戒之首是什么?
佛門五戒之首是:不殺生。 佛門五戒之首是:不殺生。
五戒十律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 “戒”,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分在家戒、出家戒兩種。 五戒是指 :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屬于在家戒。 十戒是指 :。
為什么現在的和尚是五戒,而西游記的卻是豬八戒呢?剩下的三戒呢?
在《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八戒”和現在和尚的“五戒”,應該是有區別的。 現在和尚的“五戒”,也是佛教對佛教徒的五項戒律。主要是做和尚尼姑的要清心寡欲敬佛。
信佛受五戒的居士可以吃肉嗎?
最好不吃,五戒之一就是不殺生。實在不行,可三凈肉代替。 最好不吃,五戒之一就是不殺生。實在不行,可三凈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