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莊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莊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莊公管教約束州吁,但莊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且享受過程。
碏子石厚,常與州吁并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莊公死后,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云:“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
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碏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鐘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后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后人的贊許,后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大義滅親”。
2、出自《左傳·隱公四年》的大義滅親,講述的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曾經勸諫衛莊公,希望教育好莊公之子州吁。莊公死,衛桓公即位,州吁與石碏之子石厚密謀殺害桓公篡位,為確保王位坐穩,派石厚去請教石碏。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與石厚。”的故事。
以上就是大義滅親的典故 關于大義滅親的典故介紹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大義滅親的典故 關于大義滅親的典故介紹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歷史上大義滅親的有哪些代表性的人?
歷史上大義滅親的典范很多,我今天最想說的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碏大義滅親的典故。 衛莊公的夫人和次妃都不能生育,次妃的妹妹戴媯跟隨姐姐嫁給了莊公,生了。
對于“大義滅親”,你贊成還是反對,為什么?
首先,我支持大義滅親。只支持大義滅親,小義肯定是不滅親的。我既不是那種親人犯了一點小錯誤,馬上把他們“交出來”的人。更不是他們做了傷天害理,人神共憤的。
衛石碏大義滅親主要內容50字?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與石厚同謀奪取王位。因怕國人不服,向石碏請教。 石碏覺得州吁大逆不道,連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都忍心殺害,便借陳桓公之手殺了州吁,還大。
“人盡可夫”的主人公是誰?“人盡可夫”有什么歷史故事?
古人為了注解“人盡可夫”,特地聘請了一個“形象代言人”,不,是“形象代言鳥”——鴇。據傳,這種鳥有個奇怪的特性,只有雌性沒有雄性。你可能啞然失笑,沒有。 其。
喜鳳與滿生是什么電影?
活著,可要記住 《活著,可要記住》是由塞夫、麥麗絲導演,劉欣 、龔朝等主演的一部電影,于200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九四二年抗日戰爭時期,純樸善良又性格潑。
生性仁厚的漢文帝,為何會當著自己母親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
漢文帝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 漢文帝劉恒非常孝順母親薄姬,“二十四孝”的“親嘗湯藥”說的就是他。 他也非常感激舅舅薄昭,。 舅。
聽過的最嚇人的鬼故事,是什么故事?
要說鬼故事,其實都是人造的假故事,編出來也是嚇嚇人的。以我看來,世上就算真有鬼,可怕起來也有限。其實人惡起來,要比鬼可怕得多!日本鬼子侵華戰爭時,那些。 ”。
曹植的典故?
關于曹植的典故:七步成詩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于《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于陳壽的。 關。
關羽愛士兵的故事有哪些?
反觀關羽,行事不以國事為先,一切以私交為重,以己度人,想當然的認為徐晃和自己想法一致,自然對徐晃的行為難以接受和理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究竟誰才稱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