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閭丘曉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人名為閭丘曉,是當時的濠州刺史。縱觀閭丘曉的一生,為官剛愎自用,治下苛刻。而就在短短一年間,閭丘曉干出了兩件后世指責的惡事。
首先是殺害了李白好友王昌齡
盛唐時期,詩歌藝術達到了巔峰,涌現出了大批才華橫溢的天才詩人。王昌齡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以邊塞詩見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名句。諸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都出自王昌齡之手。

王昌齡尤為擅長寫七絕詩,被譽為“七絕圣手”。他與李白、王維這些名冠一時的大才子都是摯交好友,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卻死在了閭丘曉之手。
公元757年初,王昌齡在安史之亂中,輾轉漂泊后,準備返回家鄉,而他的回鄉之路正好要經過閭丘曉所在的濠州。閭丘曉久聞王昌齡之名,于是讓人請來了王昌齡。然而,兩人之間的這次見面,卻讓閭丘曉起了殺心。
王昌齡才氣橫溢,與那個時代許多詩人一樣,不拘小節,放浪形骸,同時不畏權貴,而閭丘曉則是傲慢剛愎之人。兩人之間一見面就鬧得很不愉快,閭丘曉對王昌齡的才華也大為嫉妒。所以,他忌恨之下,居然殺害了本就落魄不已的王昌齡,釀成了文壇的一出悲劇。
王昌齡死后,閭丘曉繼續做著他的刺史,作威作福。然而,他接下來自私自利做下的事,終于讓他惡貫滿盈,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當年八月,堅守數月之久的睢陽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新上任的河南節度使張鎬意識到睢陽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設想,于是火速帶兵馳援,同時傳檄離睢陽較近的濠州、徐州和北海等地的軍隊,立刻出兵解救睢陽之圍。

閭丘曉得到命令后,猶豫再三,他考慮的是叛軍氣勢洶洶,一旦奪得江山,其援救睢陽之舉將沒有任何好處。在這種情況下,閭丘曉雖然帶兵出征,卻一路不急不慢,根本就無心援救睢陽,結果到了淮口,就傳來了睢陽失陷的消息。
這一下子,閭丘曉自作聰明之下,終于自掘了墳墓。張鎬一收復睢陽,就命人將他五花大綁,押赴刑場。臨死之際,閭丘曉完全沒有了之前殺害王昌齡時的陰狠和對睢陽見死不救的自私。為了活命,他聲淚俱下,道出了唐朝最無恥的一句話:“有親,乞貸余命。”
面對死亡,閭丘曉沒有一點為做下惡事而懺悔的心,而是以要給父母養老為由乞求活命。聽到這句無恥的話,張鎬愈發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指著閭丘曉說道:“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一句話終于讓閭丘曉無話可說,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這個作惡多端的小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以上就是閭丘曉:此人是濠州刺史,殺害了李白的好友王昌齡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閭丘曉:此人是濠州刺史,殺害了李白的好友王昌齡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王昌齡受什么刑?
王昌齡受斬首之刑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1]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 王昌。
王昌齡死后埋到哪里?
王昌齡死后埋在濠州 王昌齡去濠州投靠朋友,當時王昌齡的身份是罪臣,又是個知名的詩人,想在濠州安頓下來,是比較困難的。不久,他私到濠州的行為被閭丘曉得知。
愛國就是王昌齡的什么?
王昌齡的愛國詩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京兆萬年(今屬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較貧寒,。 王昌。
王昌齡剛正不阿背景故事?
盛唐著名的愛國詩人王昌齡,一生浮沉官場,郁郁不得志,終于安史之亂中與世長辭。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雖于政治領域沒多大建樹,卻難得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
詩家夫子王江寧指的是什么意思?
詩家夫子王江寧指的是王昌齡 因為王昌齡的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所以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王。
王昌齡之死的原因?
(一)命喪垃圾人之手 公元757年,“安史之亂”爆發已經有了三個年頭。大唐遼闊的疆域狼煙四起,戰火紛飛。在一個深秋肅殺的早晨,奉命平叛的河南軍政長官張鎬在。
王昌齡和王翰的資料?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 王。
少伯是誰的字?
少伯是王昌齡。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 少伯。
莫道秋江離別難是什么詩?
意思:不要說秋江離別使人難堪,明日解纜開船便駛向長安。 出自:唐 王昌齡《重別李評事》 原詩: 重別李評事 唐代: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王昌齡盧綸王冕的介紹?
王昌齡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任汜水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坐事流放嶺南。。 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