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么沒有清洗開國功臣?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很多王朝歷經開國創業的艱苦階段之后,或是為了集權,或是因為開國功臣“功高震主”,所以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因此很多開國功臣自然是不得善終。諸如漢朝和明朝,就在開國以后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
而歷數大一統王朝,唐朝就是少有的沒有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的王朝。
那么唐朝在開國以后為什么沒有大規模的清洗開國功臣呢。
唐朝在開國以后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主要原因在于秦王李世民就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所以李世民與父親唐高祖李淵之間的斗爭,可以視為皇帝要清洗開國功臣的行為,只不過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還是皇帝的嫡次子,因此最后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再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從最大的開國功臣成為皇帝。
首先來說說為什么說李世民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
雖說李世民在登基以后,貞觀朝篡修的《高祖實錄》很明顯夸大了李世民的功績。諸如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功勞,還有唐朝統一天下也都基本上是李世民的功勞。
但縱觀唐朝開國史,李世民的功勞雖然的確被夸大,但說他是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還是當之無愧的。諸如唐高祖李淵在稱帝后不久的武德元年五月,公布出的“太原元謀功臣”一共有十七人,其中第一人便是“尚書令秦王”。
正因為李世民功勞太大,并且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漸漸地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政治小集團,所以與父親李淵的矛盾是越來越深。甚至后來李淵對裴寂等親信說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像唐朝開國功臣中劉文靜和裴寂之爭,背后就是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二人之間的斗爭。裴寂可以說是李淵的第一號心腹,而劉文靜則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后來劉文靜因事被下獄,李世民是力保,在李淵猶豫之際,裴寂說道:“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丑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之,必貽后患”。李淵一聽,直接將劉文靜處死。
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劉文靜屬于李世民派系,李淵為了抑制李世民的勢力,所以自然將劉文靜處死。
到了后來的奪嫡事件,看似是秦王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奪嫡之爭。其實根本原因在于李淵在背后支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壓制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
像武德后期大的戰役統帥,李淵開始慢慢有意以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取代李世民,到了武德九年突厥犯邊,李淵更是“詔元吉率師拒之”。
李元吉借著這個機會,是“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并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譖杜如晦、房玄齡,逐令歸第”。是赤裸裸的要奪李世民的兵權,要將其架空。
唐高祖李淵知道李元吉的所作所為,他的表現是“知其謀而不制”。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是鋌而走險的發動玄武門之變,出其不意地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再派尉遲恭以保護為名去逼宮李淵,才奠定了勝局。
所以說唐高祖李淵在位后期,看似是三個兒子的奪嫡之爭,實際上是李淵借著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之手來跟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的斗爭。
最后的結果自然是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勝出,所以也就避免了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的可能。不然若是李世民是失敗者,那么李世民被殺以后,身為他派系的開國功臣,肯定會遭到清洗,到時開國功臣肯定會面對一次大規模的可怕清洗。
至于李世民登基以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也就是侯君集和張亮因為謀反而被殺,為什么沒有出現大規模清洗功臣的情況呢?

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唐朝崇文尚武,所以在唐朝,很多官員不只是文武雙全,更是可文官也可武官。
諸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屈突通為武將出身,在唐高祖時期就擔任過工部尚書這種高階文職。還有侯君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侯君集身為武將,先后擔任過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
在地方任職上,當時武人和文人待遇是一樣的,像各州刺史很多就是由武將擔任的。甚至在唐太宗時期,武將出任刺史比文臣出任的還要多。
正因為唐朝這種崇文尚武風氣,武將是可文官可武官,還可以外放到地方為刺史。所以唐太宗既可以解除開國功臣的兵權,還可以將他們都妥善安排,將他們轉為高階文職等等,所以君臣之間沒什么矛盾,自然沒必要再去大規模的清洗開國功臣了。
以上就是唐朝開國李世民篡位,為什么都沒有清理開國功臣?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唐朝開國李世民篡位,為什么都沒有清理開國功臣?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為什么李世民和趙匡胤不殺開國大臣?
導語:歷史上大殺開國功臣的帝王并不是很多,大殺功臣最典型的就是明朝朱元璋,以及漢朝劉邦等帝王。但是更多的開國帝王,比如秦始皇、漢光武帝、宋太祖等,并沒。
李世民戰功顯赫,為什么沒有被立為儲君?不兵變會死嗎?
李世民戎馬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虎牢關三千破十萬,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一夜之間攻滅兩路反王,實在是強的可怕。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李世民功。 唐朝。
李世民奪嫡為什么感覺萬民稱頌,雍正沒奪嫡,為什么感覺遭人詬病?
李世民和雍正都有殺兄弟的行為,可是兩人的名聲卻不同,李世民被捧成了一代明君,而雍正成了冷血暴君。古代社會,皇帝好與壞是由讀書的士大夫手里的筆桿子主導的。
漢朝光武皇帝劉秀出于什么想法,為什么沒有殺功臣?
漢朝光武皇帝劉秀沒有殺功臣,是出于什么想法? 歷史上的很多開國皇帝都有殺功臣的“污點”,但是這個“污點”對于普通老百姓貌似沒有什么不好。特別是一些功臣。
為何清朝九王奪帝之后沒有殺兄弟,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弟?
時代不一樣了,做事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會不一樣。清朝皇權集中,當了皇帝就掌控了一切,故九子奪嫡后,雍正皇帝將他的兄弟們大部分軟禁至死,雖沒有殺他們,但是比。 時。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何沒有濫殺一個功臣?
眾所周知,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沒殺開國功臣的帝王。這沒辦法,劉秀生性懷柔,又是以一干同鄉、同學為骨干艱難創業,要他違背友誼處死伙伴,他實在下不去。
朱元璋為什么誅殺開國功臣,這種歷史現象是自他之后就結束了嗎?
朱元璋只有兩次大規模屠殺開國功臣,胡惟庸案是朱元璋為了自己殺功臣,藍玉案是朱元璋為了朱允炆殺功臣,就這么簡單。 要說歷史上殺功臣殺的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玄武門之變發生后,李淵為何沒有調兵鎮壓李世民?
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然后進宮逼迫李淵,李淵是可以調兵干掉李世民的,可是大局已定,李淵自己也無法調動兵力了,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 當李世民在玄武門。 他。
為什么歷史上大部分朝代的開國皇帝都很英明?
中國出現了很多大一統王朝,比如秦漢,比如隋唐,比如宋元明清。歷數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也必須是英明君主才可以成為開國君主。為什么。
為什么古代的開國皇帝都沒有留下什么著作?
我是歷史領域作者——菠蘿蜜,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題目說開國“皇帝”為什么都沒有留下著作。因為歷史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所以我這里從秦始皇開始列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