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燒紙是民俗還是陋習#
這個話題引起很多人的討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想法和見解,燒紙這個行為一直存在,也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清明時節祭祀燒紙的傳統由來已久,對于千年的文化,這樣的想法已是根深蒂固,亦是一種習慣和傳統。而且這樣燒紙的行為也不是個例,而是文化底蘊。

有時候路過街邊巷口,我們常會看到一些人正在燒紙,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錢財捎給已去的親人,好使他們在那邊可以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來寄托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樣的“儀式”必不可少,是他們情感的慰藉。所以說燒紙是陋習也未免太片面了。其實對于緬懷先人這事沒有什么錯,只是大家爭論的就是“燒紙”二字。
提到燒紙,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煙熏火燎的場景,污染環境不說,還可能引發火災,帶來安全隱患。之前燒紙確實是存在這樣的現象,而且是屢禁不止。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開始逐漸地意識到環保、安全的重要性,燒紙祭祀先人也用了一些科學的方法,比如只拋灑不焚燒、在統一地點焚燒等。

當然如果只看到了燒紙的弊端,一味地禁止和杜絕反而是適得其反。所以,提倡安全文明燒紙祭祀親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轉載自頭條號:小小的美好來了。(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