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的中國企業虧損排名中,竟然出現了以短視頻起家的快手科技,且整體虧損額度已經達到了780億,短視頻要黃了?

那么從短視頻王者。轉向虧損王又意味著什么呢?且全國排名前10的虧損企業中,快手的虧損額為什么會這么大呢?
全國虧損前10
根據2022財富500強企業的披露,在整體500強企業中,有49個企業已經出現了虧損的情況,整體虧損額度已經達到4300多億。
根據名單內容,前十名的虧損企業由高到低分別是快手、滴滴、蘇寧易購、華夏幸福基業、美團、江西正邦、中航、溫氏食品、東航、南航這10家公司。

而除了華夏幸福基業、江西正邦以及溫氏食品少有網絡曝光,剩余的7家公司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詳的企業。
而這些在互聯網中常常曝光的企業中,有4家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總計虧損已經達到了1940億,分別去看,快手的虧損程度是最大的。780億的虧損,相比滴滴和蘇寧的400多億(分別是493億和432億)以及美團的235億虧損程度。
顯然,如果快手的虧損沒有形成,那么其將可以利用780億,去選擇和這些虧損企業合作,并使得企業再度升級。

除了互聯網企業外,值得人們關注的,還有另外三家航空公司,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中航損失166億,東航損失達122億、南航121億。
總計結果雖然要比互聯網巨虧們的損失程度較低,但從航空行業的國家力推角度去看,策略支持,產業獨有的前提形成后,依然形成了虧損,或許說明這些企業經營已經出現了問題。
雖然分析面上表示,這與飛機退役以及疫情導致的行業情況不佳有直接的關系,但從2022年12月實施的全面放開作聯系后,或許,外力的影響實際并不大,企業內部的管理以及資金使用情況才是最大的核心問題。

另外三家企業也就是江西正邦、華夏幸福基業,以及溫氏食品的虧損分別是188億、390億以及134億。
而在虧損結果總計后,很顯然這部分企業屬于高不成低不就,虧損程度僅能在前十中排到中位,而在名單公布之后,其實網絡中也出現了分析這三家企業經營情況的內容。
但是毋庸置疑的,都點在了疫情導致的經濟大環境問題上,但從歸因的角度去看,外在客觀雖然存在,但如何與客觀環境作斗爭,或許才應該是企業該考慮的問題。

這就像是雷軍和馬云曾經的隔空對話一樣,雷軍認為站在風口,豬都可以飛,而馬云則表示,風過去死的都是豬。
雖然論點形成了對立,但是從實際的社會情況去看,大部分的創業者心態,或許都是與雷軍表述相同的,這也說明,過多的在乎市場并不會給到實際的利好。
而這樣的情況放在虧損最大的快手身上也是成立的。那么造成虧損的原因是短視頻要背鍋,還是因為別的呢?
市場競爭的分化
從短視頻的角度去看,這個生態鏈條并沒有過多的出現問題,雖然類似小馬云、灰太狼的羊等賬號事件頻出。

但是人們在長期使用短視頻之后,其實已經形成了個人的使用習慣,對內容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對于生態發展其實是好事,也是必然的事情,那么快手的虧損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在財報方面,快手的數據中,就曾經出現過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具體的原因主要是有廣告投入和MCN兩方面的問題,導致了現象的產生。
但是主要的權重在廣告投入上,這樣的原因也是因為競爭者在增加之后,快手已經沒有此前較為明顯的優勢了。

而在現在的市場中,此前快手與抖音的對立局面現在已經成為了三家對立,但是第三家其實不是一個實際的公司,準確的講是一類由普通視頻轉向短視頻的企業。
例如B站這個平臺,根據使用者的反饋,雖然該平臺此前并沒有參與到短視頻的競爭中。
但在2021年開始,隨著直播板塊的不斷改變,一部分視頻發布者,為了使得個人直播或是公司直播收益上升,就開始發布了各種短視頻,而在2022年情況也繼續產生,甚至一些優秀的博主也在參與到短視頻之中。

這就導致了快手的競爭壓力持續的增加,雖然快手依然有較高的行業地位,但是隨著年輕人的選擇變多,那么短視頻的競爭中,或許此后快手的競爭優勢也就不再明顯了。
快手下一步該怎么辦呢?也許解決內部問題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轉載自頭條號:毛二侃財TM。(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