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網絡對兒童實施性侵害成為一種新的犯罪形式。1月16日,由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指導、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制作推出的六集紀錄專題片《呵護明天》第二季第四期“沉默的吶喊”播出,揭露三起利用互聯網性侵兒童案件。13歲花季少女遭陌生網友性侵致懷孕、10歲小學生被網友脅迫拍攝裸體視頻、以星探名義騙百余名未成年人拍不雅視頻上傳網絡……觸目驚心的案情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警覺。

兒童觸網年齡逐漸走低,網絡風險防不勝防
2018年10月11日是第7個“國際女童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的《新時代女童及家庭網絡素養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首次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集中在6歲~10歲,占比達61.4%,相比往年更加提前。
兒童觸網逐漸低齡化意味著遭受的網絡風險不斷加大。目前,利用互聯網對兒童實施性侵犯罪主要有三種類型:網友約見兒童后性侵、通過網絡聊天拍攝兒童裸體視頻、哄騙兒童拍攝色情視頻后上傳網絡牟利。
13歲花季少女小莉從未想過,自己只是通過了一個陌生網友的好友驗證,聽信網友關于“磨合”能夠變美的建議,竟被迫發生關系導致懷孕。

10歲小學生也僅僅因為加了陌生“同齡”好友,懵懂中看了淫穢視頻后,竟連續數日被脅迫拍攝裸體視頻……
根據警方調查,這些所謂的“同齡”網友們均為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子。二人涉嫌猥褻女童,均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2018年1月16日,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河南鄭州“西邊的風”網站傳播銷售不雅圖片視頻及猥褻未成年人案。據通報,2011年至2017年,吳某升以上海啟蒙模特總公司名義招募模特拍攝照片及視頻,先后蒙騙一百余名未成年人拍攝不雅視頻,從中牟利50余萬元。
網絡兒童性侵不容小覷,需全社會共同解決
某兒童保護基金會發布的報告稱,2017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378起,有6起與網絡密切相關。然而,這或許只是利用互聯網性侵兒童案例的冰山一角。
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委員姜啟波認為:家庭、學校、網絡營運機構或企業、社會要共同擔負責任,學校擔負教育責任、家庭肩負看護責任、網絡部門要加強網絡的管控、社會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管理,各方同心協力、齊抓共管,解決網絡兒童性侵問題。
當前,我國正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互聯網企業網絡實名認證、身份識別、不良內容警示等作出規定,以更好保護孩子們免遭網絡侵害。
(來源:央視法制頻道)
轉載自頭條號:景德鎮南河公安。(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