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古典, 表達隨性、大氣、磅礴、 不拘一格。
林懷民,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1947年出生于臺灣嘉義。14歲開始發表小說,22歲出版《蟬》,是60、70年代臺北文壇矚目的作家。大學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現代舞。
林懷民于2001年創作了《行草》,2003年創作《行草2》,2005年創作《狂草》,合稱為行草三部曲。

靈感來自于王羲之的奉桔帖、蘇東坡的寒食帖、張旭的行草、懷素的狂草等古代大家的書法作品。他說舞蹈來自于書法,但目的不是彰顯那些文字上的意義,“如果要表達書法,毛筆就夠了,我是汲取書法的美學來豐富舞蹈。” 林懷民認為,書法中氣的流動,書法中的留白,書法的原則和舞蹈動作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寫毛筆字時,一個簡單的‘一’字,就有那么多的回轉,寫字時筆斷意連,這跟舞蹈是完全相通的。
1973年,林懷民創辦“云門舞集”,帶動了臺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舞者以身形臨摹、生動呈現王羲之的“永”字,身體的扭轉呼應毛筆婉轉的線條;發自丹田的吆喝與跺腳聲象征著書法的抑揚頓挫,一場肢體與文字的對話由此展開,這是云門舞集2001年的《行草》。

兩年后《行草二》、《松煙》誕生,舞蹈與背景書法完美融合,讓觀眾進入書法美學的天地之間。2005年的《狂草》展現狂放不羈的姿態,筆鋒疾走,行云流水。
“行草三部曲”被譽為林懷民的登峰造極之作,舞者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舞出了中國書法的精髓。然而,林懷民的云門傳奇經歷過停演、大火等危機,最后才涅槃重生。
以上就是林懷民作品有什么特點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林懷民作品有什么特點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美術和音樂密不可分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最先想到的是兩個電影中的場景: 一個是《文科戀曲》中,男主角感慨聽古典音樂穿行在下班的路上、看著周圍的建筑,能有一番新的獨特感受:。 1。
舞蹈界最高的獎項是什么獎?
此獎項評選對象為世界范圍內的舞蹈表演者和編舞家,評選標準非常高,涵蓋了技術、藝術、努力和成就等方面。此獎項在舞蹈界有著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此外,還有眾。
有沒有人和自己一樣在某一瞬間會感到莫名的憂傷?
傷感是難免的,有時候一個人胡思亂想,想到不開心的事就會莫名奇妙的流淚。 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看著大街上人來人往,心里感覺酸酸的,傷感來得很快,鼻子一酸。 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