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擁有自己的貨幣,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而從澳門開埠到此之前的數百年間,澳門主要使用中國貨幣,包括銀元、銅元等。19世紀初,墨西哥銀元在遠東一帶包括香港,澳門和中國沿海地區流通,成為主要的商業匯兌貨幣。當時,在民間廣泛使用的還有由各銀號發行的憑單。
在澳門和香港的民間,澳門幣常被俗稱為葡幣,以區別當時曾在澳門流通的廣東銀元和港元。不過葡萄牙的本土貨幣實際上是另外一種貨幣,即士姑度或歐元,因此澳門所稱的“葡幣”對不知情者來說易生混淆。“葡幣”是民間對澳門元的英文單詞“Pataca”的音譯簡稱。這與葡萄牙本國使用的貨幣無任何關聯(葡國加入歐元區之前使用的是Escudo),與澳門回歸前后更無關聯。pataca是澳門元特有的貨幣單位,不像Dollar一樣用的地區特別廣泛。1966年以前澳門的貨幣單位叫磅,后來改為元(英文:pataca)為單位。
1887年,澳門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905年9月4日,葡萄牙政府授權其國家銀行——大西洋銀行在澳門發行澳門元鈔票。1906年1月27日,大西洋銀行發行的1元、5元兩種面額的澳門元鈔票正式流通,從此揭開了澳門貨幣的歷史。歷史再清晰不過向后人顯示了,澳門幣又被稱作“葡幣”的發行,從一開始就窩藏著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吞噬我蓮花寶島澳門的狼子野心。澳門元作為葡萄牙殖民主義統治的象征,永遠地存留在澳門逝去的歷史上,這段沉重的貨幣發行背景,包括澳門人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應當牢牢記住。
澳門元發行初期,澳門居民仍習慣使用銀元,對澳門鈔票并不接受,甚至到銀號以“貼水”形式兌回銀元。澳門元只能在日常交易中充當小量流通的支付貨幣。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澳門作為中立區,十分幸運地免遭侵略戰爭的蹂躪。獨享一片和平沃土,立刻涌來各方戰爭難民,尤其是大批香港商賈來澳門經商定居,港元也隨之大舉流入澳門。抗戰結束后,港元在澳門同時流通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了。隨著澳港兩地經濟關系的日趨緊密,加之港澳兩地經濟總量間的差距太大了,作為體現等價值的澳門元背后的經濟規模實在太微小,與香港經濟實力根本不可比,澳門元在市場上流通量亦無法與港元抗衡,故而使得港元在在澳門的流通地位越來越鞏固。
澳門幣匯率是澳門實行固定匯率制。1977年4月前,澳門幣與葡萄牙幣埃斯庫多掛鉤,匯率是1∶5。由于此匯率是葡萄牙與澳門政府雙方訂立的,因此是一種固定匯率制,而非指導性匯率。從1977年4月7日,澳門政府宣布澳門元與埃斯庫多脫鉤,開始與港元之間實行聯系匯率制度官方匯率為100 港幣等于107.50澳門元,澳門元隨港幣浮動。由于港元與美元實行聯系匯率制度,所以澳門幣與美元間接掛鉤,匯率約為1美元兌8元澳門幣。澳門對澳門幣與外幣的進出境都沒有管制,游客可以在澳門的酒店、銀行、兌換店等地自由兌換貨幣。因為澳門幣、港幣、美元之間匯率相對固定,澳門政府實際上不能調節澳門幣與其他貨幣如日元、英鎊的兌換率,澳門幣匯率只能跟隨美元的變動而變動。
1995年后,澳門幣的紙幣由澳門金融管理局授權大西洋銀行與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行,由香港印鈔有限公司負責;硬幣則由澳門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此次,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過渡時期,中國銀行參與發行香港幣、澳門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香港第二大、澳門第一大的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港澳中銀集團在港澳地區經濟生活中地位重要,信譽卓著,在香港、澳門回歸的過渡時期,中國銀行參與發鈔有助于實現港澳經濟金融的繁榮穩定,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銀行在當地的地位和金融發言權,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
事實上,到澳門回歸前的1998年底,港元在澳門M1和M2貨幣供應量中的比重分別是48.1%和52.8%,比澳門元的42.0%和29.9%為高,使澳門元在流通領域和貨幣供應上都處于弱勢。但是,澳門元作為一種地區性貨幣,在這之前,近十多年來卻仍能確保其流通使用的地位和維持幣值的穩定,并在歷次金融和貨幣風險中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實屬奇跡!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改革。從此,中國經濟成長迅速,同時也帶動了香港及澳門的經濟發展。為了調節這一新的形勢,當時的澳門行政當局充分認識到建立一個適當的金融監管構架的重要性,并在1980年設立澳門發行機構,用以監管包括銀行、保險和其他信用活動在內的金融業,以促進金融業的良性發展、保障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按照有關的法律規定,澳門發行機構既負責發行本地貨幣,即澳門元,又管理官方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扮演著準中央銀行及貨幣發行局的角色。十一年后,由于銀行業的飛速發展,一部新的銀行法,即澳門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又應運而生,并在1993年7月5日正式頒布實施。
1999年12月12日,澳門回歸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為了更加符合一般慣例,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署易名為澳門金融管理局,但原有的職能和權責全部維持不變。此外,自2000年4月1日起,澳門金融管理局又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委托,為其管理儲備基金。除了根據現行的法例對本地貨幣及金融市場進行監管外,澳門金融管理局還向特區政府就如何促進金融業持續增長、實現金融業的長期穩定與發展提出政策建議。為了使澳門能夠發展成為一個金融服務中心,澳門金融管理局已經著手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有關法律制度并引入國際性的最佳營運方法。此外,澳門金融管理局還負責對澳門元的對外清償能力進行監控,并確保其完全自由兌換。
澳門幣的發行有百分百的外匯儲備支持。發鈔銀行必須按以1港元兌1.03澳門幣的固定匯率,向貨幣局及澳門金融管理局交付等值的港元換取無息負債證明書,作為發鈔的法定儲備。在百分之百的儲備支持下,澳門金融管理局保證澳門幣對儲備貨幣(港元)的完全兌換,澳門幣與港元的聯系匯率也因此而確立。由于港元與美元實行聯系匯率,所以澳門幣也間接與美元掛鉤,匯率約為1美元兌8元澳門幣。
按照基本法第108條規定,未來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將繼續以澳門元作為法定貨幣。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并使用自己的法定貨幣,這是 “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財政金融制度中的具體體現。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后,澳門元作為法定貨幣將繼續流通,但是凡帶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地位不符標志的貨幣,將會逐步退出流通領域。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后,只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才有權決定澳門貨幣的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基本法》 108條規定,澳門貨幣的發行,必須實行準備金制度。即發行貨幣的銀行或機構在經政府批準或授權發行貨幣時,需事先向政府的金融管理機構交付等額的外匯,以作為發行貨幣的擔保和外匯儲備,以保證澳門幣幣值的穩定。目前,澳門葡資大西洋銀行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是澳門政府指定的發行澳門幣的銀行。將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可以繼續指定大西洋銀行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行澳門元,也可以指定其他銀行參與發行澳門元。
近年,隨著數字金融、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對外金融開放持續推進,澳門作為連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樞紐,正在為我國現代金融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開辟新路徑。2021年隨著澳門金融管理局推出“聚易用”聚合支付,整合澳門本地所有的移動支付工具,配合多輪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落地使用,使得澳門金融科技實現跨越式的進步。澳門發展數字貨幣具備理想的條件和空間,也對未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由于歷史原因澳門的資本市場以流通傳統貨幣為主,而數字貨幣的推廣形式上主要是以互聯網作為主要手段,澳門發展數字金融和現代金融時間較晚,金融科技配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而澳門發展數字金融和現代金融時間較晚,金融科技配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加上澳門人口老齡化嚴重,使得數字貨幣在支付的普及性受到制約。澳門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2021年澳門移動支付交易達1.9億筆,交易金額達185億澳門元,均為2020年的兩倍,澳門居民的支付習慣也在快速普及,以移動支付作為日常交易工具。
可以說,澳門是博彩業發達的城市,資金的風險更高。同時,與粵港澳大灣區其它城市,比如深圳相比,澳門并不受到內地的金融政策限制,因此更具有展開金融創新的政策優勢。這令澳門比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其它城市更適合發展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技術的創新,乃至服務方式與金融市場創新等的創新金融業務。
, 以上就是香港貨幣發行機構有幾家(澳門貨幣發行機制之基于港元的聯匯制)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香港貨幣發行機構有幾家(澳門貨幣發行機制之基于港元的聯匯制)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為什么港幣上印著渣打和匯豐的名字?
準確講,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港幣紙幣,無論是中國銀行、匯豐銀行還是渣打銀行發行的,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定貨幣。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流通的紙幣中,只有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