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生之路》正在熱播,這個電視劇部分取材于路遙小說《人生》。
在小說《人生》中,有這樣一段話,值得讓人深思: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之路是不可預見的,我們要理性認真思考和對待選擇,然后腳踏實地走下去。
路遙的早期作品《人生》,描寫了主人公農民的兒子高加林生活在陜北高原,貧瘠的土地生養了他,讓他艱難并有幸上完了高中。
由于高考落榜,他只能回老家農村參加工作。
之后機緣巧合,親戚在縣城給高加林安排了合適的崗位,但卻因意外事件的發生,不得已再次回到農村的人生經歷。
以及高加林和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劉巧珍、干部家庭出身的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愛情故事,展現了高加林艱難的人生選擇。
人生本就無常,坦然面對選擇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主要表現在城鄉的矛盾對立:先進與落后、富裕與貧窮、文明與愚昧、復雜與純潔、浪漫與淳樸。
當時的商品經濟、土地改革、恢復高考等等代表性事件,都在攪擾著每個人的大腦神經,改變著每個人的思想觀念,男主高加林就是一個典型的在這個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新青年。
由于種種原因,他沒能進入大學,高中畢業后,找到了當村鎮教師的工作崗位,比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這算是一份非常令人羨慕的職業了。

但是,好景不長,他的崗位不久被村支書的兒子毫無征兆的頂替了。
他苦悶、他無奈、他心灰意冷。
就在高加林極度失意的時候,村里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愛上了他,而且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照和極盡的溫柔,這讓高加林再次燃起了在農村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熱情。
后來,高加林的叔父當上了省城單位的“一把手”。這不僅給他帶來了調換到更加合適的工作崗位的機會,還讓他很巧合地認識了他的同事黃亞萍。
新歡與舊愛,到底選誰?
對于高加林來說,他早就選好了,于是,他果斷與巧珍分手,與亞萍談起了戀愛。
但是不正當的工作由來和不純粹的戀愛,注定了這些終將是虛幻的泡影。

高加林靠疏通關系得來的工作,被他人無情舉報,他瞬間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再次回到了農村。
本就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在他失去工作后,亞萍也與他分手了。
回到農村后,他發現曾經一心為自己的巧珍,也和別人結了婚。
不得不說,此刻的高加林,正所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雖然高加林到最后是“一無所有”,重新來過,但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在做選擇,在每一個節點,他都做了當時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

與其說這是時代的悲劇,不如說這是人生的無常。
從苦悶彷徨,到春風得意,再到失去一切。這本就是人生正常狀態。
我們要做的就是面對現實,泰然處之,失之坦然,得之淡然。
好高騖遠的選擇,根基不牢
男主高加林第一次回農村的時候,正是他非常失意的時候,因為當時的現狀離他的夢想越來越遙遠,他看不見未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單純的劉巧珍出現在了他的面前,而且是巧珍主動追求的高加林。
最終,高加林同意了和巧珍在一起。

如果說這一次是巧珍熱情純潔的愛,打動了高加林,不如說是乖巧懂事的巧珍,碰觸了年輕的高加林內心深處的萌動。
因此,當到縣城當上通訊干事的高加林,認識了同事亞萍后,他又做了選擇。
高加林經過反復的考量,最終選擇放棄巧珍,和亞萍在一起。
這種選擇,表面上看或許是理性的,但其實他有自己無法擺上臺面的目地。
他是為了能依托亞萍這個跳板,去到更大的城市,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而且,在他去省城學習了一個月之后,他的這種想法更加堅定了。
可是他的想法距離他目前的現狀太遙遠,只能說他內心巨大的私欲在敲打著他的心弦。
然而,高加林的選擇看似自私,可若放在現實生活中,也算是意料之中,像他這樣選擇的人,大有人在。
有夢想,有抱負,有追求是一個好男兒應該具備的素質,但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憑借自己的努力前行,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去對待,最終的結果都不會長久。哪怕當時做了以為正確的選擇,到頭來,怕還是一場空。
選擇決定人生
幾經轉折,主人公高加林最終還是回到了鄉下農村,回到了村鎮教師的工作崗位上。
如果再讓高加林重新走一遍此前的人生路,他將如何選擇,是不是可以事業和愛情雙豐收呢?
但是,人生之路哪有如果,人生之路從來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也不可預見,這也證明了人生路上的選擇實在不容易。
人生路上,我們會猶豫,會比較、會彷徨和掙扎。
我們都希望做出選擇后,能有一個理想的或正確圓滿的結果,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選擇沒有好與壞,也沒有對與錯之分。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不可預料的。
所謂的好與壞、對與錯,都是人們事后依照自己的認識和思路給出的判定。

對于個人而言,其實只有得與失,而選擇即人生,因為有去無回,人生是一條單行線,一個人也只能選擇并踏上一條路。
應該說高加林扔掉了一塊金子,這金子是巧珍,是他的良心,更是一種個人能力,即在他的人生之路上,他丟掉了真誠面對自己內心,并不斷反思追問的能力。
在《人生》中,高加林的最終結局,留了白。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處,高加林的結局,到底如何,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的人生是幸福結局,還是悲傷結尾,已經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讀者從他大起大落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讓我們走出只屬自己的人生之路。
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審慎誠實地面對現實和自我,做選擇的時候才會更加篤定和踏實,面對任何結果才會更加從容和淡然。
路遙的《人生》,講述了一個并不復雜的故事,但作品的偉大之處,在于任何時代和個人,都要面對像高加林這樣的普通人,所要面對的關乎人生選擇的命題。
“人生”是一道命題作文,如何“選擇”是我們答好題的關鍵。
祝愿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岔路口,都能理性做好選擇,并義無反顧地堅定走下去。
轉載自頭條號:溫柔的故事人。(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