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漢朝黃金,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眾所周知,黃金是貴金屬,自古就被人們看做財富的象征。史書中說,在漢代以前,黃金經常用來賞賜功臣,而且一次賞賜就是萬兩金。
從漢朝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金器總數達到了478件,總重量達到了漢制的200斤左右。1982年,在江蘇盱眙出土的漢代藏金,總量達20千克。

但是在漢朝以后,大量黃金忽然消失。有觀點認為中國自古就有厚葬的習俗,致使大量黃金被埋入地下。而且因為戰亂的原因,富人都把黃金藏匿起來,而有些富人遭遇不測,這部分黃金下落就不為人知了。
史書記載說,西漢每年的黃金開采量大概為400千克。但是,漢代皇帝們賞賜的黃金數量已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就像漢武帝賞賜大將軍衛青因征討匈奴有功,便賞賜金20萬。按照當時西漢的黃金產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海昏侯墓葬出土的黃金按照漢制也不過2000兩黃金。這還是由于海昏侯當過皇帝,擁有4000戶封邑。而且自古以來盜墓行為猖獗,這也不應該是黃金大量減少的原因。

出土的“西周多友鼎”上,有這樣意思的一段話:多友驅逐犬戎(當時北方一游牧民族)有功,斬首了敵軍三百多人,俘獲了二十多人,繳獲一百二十七輛戰車。周王給與多友重賞,賜金3000斤,多友特地鑄多友鼎用來紀念這件事。
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王,左杖黃鉞。”這句話說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夏商周朝的時期,天子或者重要的大臣出征打仗的時候,都要有黃鉞為杖。例如商代武丁的妻子婦好善戰,每次出征的時候都以黃鉞為杖。而在殷墟中發現了婦好墓中鑄有“婦好”銘文的銅鉞,對沒錯,銅鉞,前文中提到的黃鉞,在這里卻變成了銅鉞。
婦好的黃鉞,本應是金的。但為何卻成了青銅所鑄?
原來,夏、商時期發明了青銅的制作工藝,青銅相比純銅來講,熔點較低,易于當時的加工。所以青銅器大量被使用。而銅在古代是貴金屬,才會把銅用作貨幣。青銅剛鑄出來的時候并不是我們所見到的青色,而是金黃色。青綠色是因為銅銹的存在。所以當時人們稱青銅為金。

而到了漢代,鐵器取代青銅器。銅主要被用來鑄錢。而海昏侯的墓中又出土了10多噸銅錢,大概1萬多枚。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史書中所說的賞賜萬兩金,實際上賞賜的金是青銅鑄成的銅錢。
而且古代開采黃金的能力很低,一次賞賜能賞個幾十兩、幾百兩黃金,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以上就是漢朝皇帝賞賜功臣就是黃金萬兩 這些皇帝都去了哪里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漢朝皇帝賞賜功臣就是黃金萬兩 這些皇帝都去了哪里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古代皇帝動則賞賜黃金萬兩,為何到最后黃金都不見了?
謝邀。 歷史上,皇帝動不動就賞黃金萬兩的。按道理來說,一代代累積下來,我國古代應該囤了許多黃金才對。既然如此,中國古代那么多黃金,現在都去哪了呢? 一部。 謝。
漢代動輒賞賜萬金,為什么現在黃金這么少?
1,金的本義是金屬,也就是金銀銅鐵錫等的通稱。同時,金也指錢財和貨幣。2,銅和金在中國什么時候出現的? 青銅起源于夏朝,商朝時走向鼎盛。 黃金起源于商朝,。 【。
古代皇帝賞賜的黃金是真的嗎?
小編每次看古裝劇的時候發現皇上一高興就喜歡賞賜給別人黃金萬兩,感覺古代皇帝真的好有錢,動不動就賞賜那么多,那么問題來了,古代皇帝賞賜的所謂黃金萬兩,真。
人死以后會有葬地的賞賜,以漢朝為例,講一講特殊的葬地賞賜?
古代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無論是生老病死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尤其是漢朝獨尊儒術,因為西周的社會制度《周禮》的破壞,導致了禮樂崩壞的時期,后來孔圣人按照傳承。
漢代皇帝的六個玉璽各有什么用途?
在漢代有六璽:皇帝之璽、皇帝行璽、天子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傳國玉璽不在此列),這些玉璽的主要作用都是用來蓋章,凡是有玉璽蓋過的文書,都。
為什么晚清四大國寶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都出土于陜西?
記得還在讀大學的時候,看了一部紀錄片《青銅王朝》,于是乎在當年國慶節的時候,就跑到了陜西去。 不得不說,國慶節的陜西,真的是人擠人的存在,在兵馬俑擠了。 因。
漢代一千金是多少?
漢代貴重金屬稀少,所以金比銅貴。皇帝所謂的賞賜萬金,指的是一萬銅,也就是以金。 漢朝的金實際上是銅,漢初1金=1萬錢,百金=100萬錢,那么1千金=1千。 漢代貴重。
歷史上的皇帝都是怎樣報答乳娘的?
古代皇帝一般都是乳娘哺乳的,很少妃子親自上陣。 原因很簡單,一是會影響身材,二是這個時間可能被別的妃子爭寵。 因此古代大戶人家的女人,也都會找乳娘,皇宮。
衛子夫失寵后,為何衛青會主動送上500斤黃金給當時受寵的王夫人?
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甯乘說大將軍曰:“將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原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