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說某位明星基金經理,新發基金首日募集不足千萬,著實是被驚到了,不過轉而想想之前首發兩次都輕輕松松的泉果基金,最近也不復當時之勇。最近這基金已經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程度了。
已不敢提
之前的文章講了為什么情緒上有大逆轉,接著聊聊情緒的影響。
投資者的情緒不好,自然不愿意再加倉,不減倉乃至清倉就不錯了。而投資者之于銷售渠道,那就是客戶。客戶的情緒不好,渠道是不敢招惹的,那就是找罵甚至找揍,面對虧錢較多的客戶,已經不敢提基金了。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2020年發的三年持有期、三年定開,還有2021年發的兩年持有期、兩年定開基金陸續到期,這些有封閉期的基金,通常會被理解為“封閉基金”,渠道客戶的習慣就是到期有所操作(就是贖回),渠道想回避也回避不了。2020年買的還湊合,有盈有虧,2021年買的大面積虧損,可能幅度還不小,怒氣沖天實屬正常。
為了避免自己太尷尬,渠道也得罵上幾句,并且表示自己也感同身受,也虧了。
現實就是這么個現實。渠道斷然不敢再有推薦,想要靠主動的投資者來參與認購,這是非常困難的。
“封基”的樂與愁
樹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凡事都是有根源的。現在的困境,也是之前透支未來的結果。
“封基”之于銷售渠道和基金公司而言,都鎖定了規模和收入,有一種“事半功倍”的感覺。之于投資者而言,可以幫忙管住手,拿得住基金,不過這可得有個好的買入時機。
大多數投資者是有“拿不住基金”的問題,但這同時還存在“買入時機較晚”的問題,都是行情起來之后再買,很少有愿意在底部投入的。買在高位,再被管住手,這結果顯然不會太好……
當初的“事半功倍”,現在就到了還債的時候,而且這債可能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還完的,至少一個周期才行。給投資者虧錢的基金和基金公司,是很難再得到投資者認可的,并且會被廣為傳播不良口碑。直到市場上再出現新一批投資者。
這其實是基金公司發展一個逃脫不開的周期。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周期就是人才建設,也是很難避開的。
空杯的心態
不管愿不愿意提,投資之路還得繼續下去,“封閉基金”還是會陸續到期,總是要繼續操作的。
“封閉基金”之于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來說,更多的時候是一錘子買賣,到期后可能會有不小的變化,就算有不錯的到期回報,可能也難有后續。所以檸檬君傾向于到期就贖回的。
當然這部分資產,可能“挨打”過了頭,這可能是唯一選擇堅守的理由,但是考慮到“售后”通常不管第二個封閉期(因為業績差的基金不會接著大賣第二期),所以就算“挨打”過了頭,可能切換成同策略的開放式基金更合適一些。
除了公開的組合,檸檬君不去算自己的收益率,統計收益率對于提高收益率沒有什么幫助,過于在意收益得失,對于客觀理性決策有很大的干擾。保持空杯的心態,去看待手里的基金和關注的基金,才是更利于大家提高收益的。
“明明知道它不行,可就是虧太多了不舍得換”
“明明知道它更好,可就是看它漲得好不愿追”
這兩種心態很常見,擔心自己追漲殺跌是對的,不過是不是追漲殺跌,跟成本價沒有關系,跟投資策略的可復制性、持續性有關,該考察的是策略的可復制性、持續性。多問問為什么業績是這樣的?在不同的情況下未來又會怎樣?不必糾結于自己的成本。
轉載自頭條號:基民檸檬。(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