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太子時,朱棣十分猶豫,一方面長子朱高熾身體肥胖,唯唯諾諾,一點都不像自己;另一方面次子高煦戰功赫赫,還曾經救過自己。咋一看朱高煦是最好的選擇,那最終是什么讓朱棣選擇了朱高熾呢?
1.嫡長子
一開始,朱棣看朱高熾是很不爽的。自己從侄子手中拿下江山、縱橫大漠橫掃蒙古,竟然會生出這樣一個肥頭大耳,帶有殘疾的兒子,而且他連馬都不會騎,簡直是不能忍。
但是朱高熾有一個優勢是朱高煦所沒有的,那就嫡長子。朝中的文官都一致支持朱高熾,畢竟祖宗留下來的制度是不能變的,連朱高煦也無可奈何。

2.朱高煦出現了失誤
在朱高熾當上太子之后,朱高煦自然非常不快。于是他就想方設法造謠抹黑朱高熾。謠言聽多了,朱棣本人也對這個兒子很失望,給太子黨沉重的打擊,就差沒把朱高熾給廢了。
正在朱高煦洋洋得意之時,他自己卻出現了重大的失誤。按照明朝制度的規定,藩王需要到自己的封地駐守,不能隨意離開封地。但是朱高煦卻誤以為朱棣有意扶自己上位,所以遲遲沒有去封地就任。
在朱棣準備遷都時,朱高煦依然要求留守南京,這讓朱棣非常懷疑他的動機,覺得他有謀反的嫌疑,于是就強令他遷往山東。自此,朱高煦已經永遠不可能成為皇帝了。

3.解縉、楊士奇等太子黨人的幫助
朱高熾當了足足有20年太子。在這期間,他遭到了朱棣的猜疑,以及朱高煦的抹黑,可以說過得是心驚膽戰,但好在他有一群衷心擁戴他的大臣們。
解縉就曾多次在朱棣面前夸獎朱高熾,最后以一句“好圣孫”解除了朱棣的疑慮,讓朱高熾最終成為太子。
而楊士奇則多次向朱棣澄清關于朱高熾的謠言,上文朱高煦沒有去往封地的事情,也是由楊士奇提出的。正是這些忠誠戰友的幫助,朱高熾才得以登上皇位。
后面的事實證明,朱高煦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朱高熾死后,他也學父親朱棣玩靖難,結果很快就被侄子給收拾掉了,朱棣沒有選錯人。
以上就是朱棣本來對朱高熾反感,為何還是把皇位給了他?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朱棣本來對朱高熾反感,為何還是把皇位給了他?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朱棣如此喜愛朱瞻基,為何還是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明成祖朱棣如此喜愛明宣宗朱瞻基,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明仁宗朱高熾?提問者此言何意?似乎是在暗示,為何朱棣不跨過兒子朱高熾、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朱瞻基。不是。
身殘志堅寬厚仁慈的朱高熾為什么能夠勝過驍勇善戰陰險狡詐的朱高煦,最終問鼎帝位?
本人認為,身殘志堅寬厚仁慈的朱高熾能夠勝過驍勇善戰陰險狡詐的朱高煦,在于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作戰勇猛戰功累累,朱高熾守城有方保障。 但。
歷史中朱棣真的像《大明風華》演的那樣,要傳位給二兒子朱高煦嗎?
朱棣做人不厚道啊! 曾經,確實暗示過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將來的皇位是他的。 誰知道,到頭來,黃粱一夢,朱高煦惱羞成怒,造了侄子的反了。 最后,朱高煦被侄。 公元1。
一直想不通,朱棣只是打下南京憑什么就能當皇帝, 其他地方為什么就這么容易臣服?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大明王朝自靖難之役后,朱棣當皇帝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眾望所歸,具體原因,小哥詳細分析。 明太祖朱元璋廣封諸侯王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
朱高煦神武,他效法其父朱棣,也想奪侄子皇位,為什么很快敗亡?
朱高煦效仿他的父親朱棣,企圖通過發動軍事政變來奪取皇位,但是注定會是失敗的,因為此時他發動叛亂的條件、環境早已和父親朱棣時期不同,而且他不安分的心思在。
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都偏愛把皇位傳給孫子?
每個朝代、每個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所以在選擇自己的繼承者時都很謹慎。繼承者又是國之儲君,他需要有德行,有才能,有文武百官的支持,不能僅憑皇帝。
如果朱棣死在朱高熾后面,那么繼位的會是朱高煦嗎?
問這種問題就是根本不懂大明朱元璋制定的皇位繼承制度!結合永樂朝實際情況,皇太子朱高熾是儲君,朱棣去世朱高熾繼位沒疑問,朱瞻基是皇太孫,是朱棣按照老爹的。
朱棣為什么不廢掉次子朱高煦?
因為朱高煦是朱棣親兒子。 三子中朱棣最欣賞次子高煦,因為在靖難中高煦作戰勇猛,而且救了朱棣性命,朱棣撫其背說:你大哥多病,好好干,將來就靠你了,一定不。
朱棣死后為什么不立朱高熾?
因為朱高熾不是他親生孩子 因為朱高熾不是他親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