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樓市寒潮,碧桂園展現了示范性民營房企的韌性與穩健。
3月13日,碧桂園(02007.HK)發布業績預告稱,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能錄得剔除公允價值變動、匯兌凈損益等影響后的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核心凈利潤介乎約10億元至30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預期股東應占虧損介乎約55億元至75億元。
公告指出,凈利潤數據下行主要是由于受房地產市場下行影響,本期部分低毛利項目結轉,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對物業項目計提的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凈匯兌損失所致。
“上述盈利的影響因素多為非現金性質。”董事會展望未來稱,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碧桂園定能抓住市場修復的機遇,踐行新的發展模式,繼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并結合科技建造體系,持續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董事會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房企凈利潤下滑成主流 碧桂園經營韌性顯現
回顧過去兩年,受到新冠疫情反復、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行業政策等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下,房地產行業陷入極端困境。例如項目交付進度慢、房價整體下行、房企以價換量等因素,導致大部分房企結轉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中指院統計顯示,2022年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75968.5億元,同比下降41.3%。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為53602.7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為33723.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2.9%和48.1%,市場份額較上年下降12.3個百分點。2022年銷售額超百億房企130家,減少28家;千億房企20家,減少21家。典型企業年度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3.6%。
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的嚴苛環境中,TOP100房企銷售總額同比下降41.3%,凈利潤下滑成為主流,更有多家房企出現債務違約,甚至走向破產結局。
盡管行業寒潮席卷而來,但令投資者欣慰的是,仍有部分優質房企正在護航行業大盤穩健發展。
例如龍頭房企之一的碧桂園,積極應對內外部挑戰,通過精細化的管控,努力使得現金流保持平穩;同時保持業內領先的銷售水平,近70萬套的房屋交付量也高居行業榜首,且目前未出現任何違約或延遲支付本息的情況,成為了獲監管部門認可、具標桿意義的示范民營房企,展現出足夠的經營韌性和頭部企業的擔當。
到期債務均如期償付 碧桂園迎來優質融資“開門紅”
看向這場流動性危機蔓延而來的行業困局,破局的關鍵,在于優質房企背后的財務健康和“造血能力”。前者為優質房企實現高質量發展做足鋪墊,而后者直接影響優質房企實現中長期業績的逆勢增長。
當行業競爭發展邁向“高端局”,龍頭民營房企碧桂園盡管受到行業波動影響,但仍保持穩健發展,并對后續經營表以積極展望。
債務兌付方面,碧桂園的到期債務均如期償付。不僅如此,該公司還持續回購境內外債券,釋放了核心管理層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堅定看好,提振投資者對優質民營房企的信心。
銷售經營方面,2022年碧桂園全年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3574.7億元,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面積4451萬平方米。且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去年碧桂園以全口徑銷售額4643億元,繼續位居行業之首,體現了這家龍頭房企的韌性。
而在交付層面,碧桂園也努力體現頭部企業擔當,積極調動資金和資源,推動項目進度,按時按質保證產品數量龐大的交付,全力以赴兌現對業主的承諾,全年交付近70萬套房屋。
據樂居財經統計,去年排名第二的中國恒大交付30.1萬套,第三名萬科交付28萬套,碧桂園一家的交付量超過二三名房企的總和,在行業遙遙領先,體現了優質民營房企的責任與擔當。
邁入2023高質量發展之年,碧桂園作為目前僅存的幾家受到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支持的優質民營房企之一,更是充分保持暢通融資渠道,成功發行多品種直接融資產品。
據了解,今年1月,碧桂園與中國民生銀行香港分行訂立融資協議,獲最高達5000萬美元等值的人民幣定期貸款融資;在中國發行本金總額為人民幣200億元的中期票據也已獲準注冊,成為春節后獲批儲架式注冊發行的首家房企。
碧桂園持續而至的優質融資,獲得東興證券、華通證券國際和民生證券等多家機構的持續看好。“隨著保交樓、‘三支箭’等供給側政策陸續出臺落地,房企融資渠道有望逐步打通,房企整體的資金情況和經營情況有望得到改善,我們看好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高的優質龍頭碧桂園等三家房企。”
碧桂園總裁莫斌在集團2023年年會上表示,樓市更為積極的政策信號正在持續釋放,市場一定會復蘇,但復蘇的過程一定會分化。管理層對本集團的發展充滿信心,提出今年不片面追求規模,而要真正走有質量的發展之路,并結合科技建造體系,持續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同時,公司決策層也強調抓住市場修復的機遇,未來的布局一定要跟著市場導向走,要集聚力量到更有潛力的市場去聚焦深耕。
轉載自頭條號:鳳凰網房產。(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