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將點江山。

01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終于迎來二審。
2023年5月19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吳謝宇弒母案”進行二審的開庭審理,門口圍滿了前來等待結果的媒體和人群。

素不相識的人們以“北大高材生吳謝宇”為話題相互攀談著,有不明所以的路人路過此處,好奇詢問大家在圍觀什么,得知是吳謝宇案二審在這里開庭時,露出頗為復雜的神情。
有人憤憤不平道“他該死”,有人則在猜測,倘若吳謝宇的母親在天有靈,是否會選擇原諒對自己痛下狠手的親生兒子?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這個問題不會再有答案了,然而每個人的心里幾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答案——不會。
在門口等待良久的人們,沒有等來這起案件的結果,二審歷經大半天的庭審后,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此前一審對吳謝宇做出的宣判是死刑,但求生欲望強烈的吳謝宇選擇上訴,這才有了如今的二審,而據吳謝宇的辯護律師透露,吳謝宇如今的求生欲望依舊很強。
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他就想活著來贖罪”。
在獄中的這些年以來,為了“活下來贖罪”,先后給被他騙取70萬的舅舅、阿姨以及案件中的多位受害者手寫過多封親筆信。
每封信的字數皆過萬,最多的一封多達一萬八千字,總字數接近五萬字。
在這些親筆信中,吳謝宇徹底打開了自己內心世界的大門,將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以及心理逐漸發生扭曲的過程一一以文字形式呈現。
當然,沒有人知道這些親筆信的內容究竟是他真實的內心世界,還是他在強烈求生欲望的促使下虛構出來的。
畢竟,這近五萬字的親筆信里,他多次向受害者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和懺悔,目的皆是為了爭取“一個能夠活著去贖罪的機會”,每封信的落款署名也是“不孝逆子吳謝宇”。

02
五萬字的信里,有他人生的成長片段,有他內心的心路歷程,也有他的怨恨和不滿。
在寫給舅舅的信里,吳謝宇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說自己從小就發展出了深重的疑心病與被嘲笑妄想癥:
“表面上的陽光開朗,只不過是我為了不讓媽媽擔心為戴的假面具。我性格中那根深蒂固的悲觀、消極的情緒恐怕就是兒時患病被嫌棄時種下的……
請你再相信我一下,我絕不會再讓你失望,我知道我沒資格請求你的原諒,但我還是想說,無論你是否決定原諒我,我都有百分之百地理解。”

在寫給父親好友的信中,吳謝宇詳述了父親因病離世后自己內心的悲傷和痛苦:
“我的疑病癥伴隨著爸爸的死而加重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我無比的害怕,無比的恐懼,我這身體隨時可能像爸爸一樣得重病,我說不定哪天就會像爸爸一樣突然死掉。”
在寫給阿姨的信中,吳謝宇則詳述了他想對母親好,想讓母親活得開心的內心世界:
“我從小就極度自卑,總覺得自己就是一臺考試機器。
除了考試我什么都不會,除了考第一名我一無是處。考第一名就是我對媽媽的唯一意義,是讓我媽媽為我驕傲的唯一方式,考不了第一名,我就對媽媽沒有意義了。
我內心其實也有許多痛苦、恐懼、難受、委屈和負面情緒,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不能對媽媽說一丁點,因為我不想給她加一丁點負能量和壓力。
上了北大以后,我再拼命讀書也拿不了第一名了,我覺得我對媽媽的最后一點意義都消失了,大學里我一天天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痛苦,越來越覺得沒意義……”

每一封信針對不同的收信人都各自所偏向的描述重點,令人不免覺得吳謝宇像是在通過這一封封信來打感情牌,從而得到對方的原諒,達到自己活下去的目的。
有媒體梳理了吳謝宇所寫的五萬字信件,發現這些信件主要圍繞著“疑心病、考試機器、報復、虛幻世界、活下去”這五個關鍵詞進行展開,算是間接道出了他弒母的原因。
而在信件中,吳謝宇將父親的死歸咎于親戚們的見死不救,也算是間接道出了他事發后以母親的名義騙取親友144萬元用以揮霍的原因。
有對作案行為隱晦的解釋,有他藏于內心的怨恨和不滿,也有他字字如含淚的道歉和悔悟,給人一種行文“用心良苦”的感受。
也是基于此,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對吳謝宇做出的點評再度被無數人提及全網傳閱:
“吳謝宇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余地應付現實、應對各種人。”
所以,縱觀各個“吳謝宇案”報道的留言區,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他的懺悔。

入目之言語,皆是希望維持原判,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
03
值得一提的是,二審宣布擇期宣判后,有知情人透露稱,吳謝宇的舅舅不愿意簽署諒解書。
而此前吳謝宇的舅舅曾面對記者采訪公開表示,希望吳謝宇能夠活著,還希望吳謝宇能夠將自己的故事寫本書賣了,把欠自己的70萬還上。
但后來希望饒吳謝宇一命的舅舅也逐漸退出公眾視野,將自己“藏”了起來,沒有人知道他的現狀如何,只能從親友的只言片語中得知,這些年他過得并不容易。
不聞不問,放棄吳謝宇,由法律來評判一切,大概這便是吳謝宇母親家族這邊的態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吳謝宇父親家族那邊的態度,吳謝宇姑父的態度和以前一樣,“依舊希望能饒吳謝宇一命,哪怕改判無期也是好的,給吳家留個后。”
“案發以后我們就沒有見過吳謝宇了,如果可以的話,想去看看他。”
這一次的二審開庭,吳謝宇的姑父和幾位親戚專門包了一輛車來到法院門口,但沒能進去庭審現場,只得離開。
當然,無論吳謝宇兩邊親戚的態度如何,說實話對于此案的走向影響都不大,在我個人看來,倘若對吳謝宇的精神鑒定結果為正常的話,二審改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此以外,局外人所關心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吳謝宇的惡,原生家庭的教育環境究竟該不該背鍋?另一個則是吳謝宇的致歉和懺悔,究竟是真心實意的還是出于對死亡的恐懼?
在我看來,吳謝宇的惡,原生家庭不背鍋,教育環境也不背鍋,它們固然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著莫大的影響,但也絕不是一個人枉顧人倫道德作惡的理由。
原生家庭比他不幸的比比皆是,教育環境比他更差的也比比皆是,但犯下此種不可饒恕罪行的只有他吳謝宇一個。
至于吳謝宇是否真心悔過,已經不重要了,萬事論跡不論心,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懺悔就能得到原諒,得到重新來過的機會。
他最該懺悔和贖罪的人,是他的母親。
要懺悔也好,要贖罪也罷,都該去和母親當面說。
—END—
轉載自頭條號:格子的專欄。(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