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慈善事業是一種有益于社會與人群的社會公益事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倡行與發展慈善事業的國家。與之相應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遠流長。

網絡配圖
兩宋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慈善家。他們挑起了宋代慈善事業的大梁,推動了宋朝慈善事業的發展。
河北省磁縣一處北宋時期貧民“公墓”經研究考證后認為,北宋時期,我國已有福利慈善機構的存在。這為研究宋代社會下層貧民生活以及國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
記者日前從邯鄲市文物部門了解到,在去年文物普查中,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邯鄲市磁縣發現了一處埋葬因戰亂、饑荒而死亡的北宋時期貧民的“公墓”。這一“公墓”南北長約100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墓葬多為豎穴土坑墓,且密度較大。
據考古人員介紹,發掘的墓葬內都有墓志,墓志銘中有順序編號、死者和有關家屬姓名,以及葬埋日期等內容。在古代,統治階級為了實行仁政,通常會設立一些福利慈善機構來緩和社會矛盾。北宋政府也非常重視風俗教化功能,官方福利慈善事業比較發達。

網絡配圖
經過考證,北宋時期,宋國與元、金戰亂頻仍,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戰亂中多有客死他鄉無人認領的尸體,也有因家貧而無力喪葬者。為安葬這些死者,北宋朝廷專門設置“漏澤園”,來收殮無人認領的無主尸體或者因家貧無力埋葬者,集中埋葬。
因此,“漏澤園”就是國家安葬貧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磁縣發現的這一“公墓”就是“漏澤園”的一處。

網絡配圖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既是他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同時也是他慈善思想的明確反映,而他首創義莊,開宋代義莊之風氣,成為以后歷代義莊之典范的偉大善舉,更成就了他在中國慈善史的崇高地位。善人善士屢屢見諸于史冊,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在宋朝,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慈善群體, 是他們把宋代的慈善事業推向興盛。
以上就是揭秘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揭秘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古代有慈善機構嗎?
一說起慈善機構,很多人并不會感到陌生。慈善機構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例如紅十字會、敬老院、孤兒院等等。但要說起它的由來,很多朋友可能就不太了解。其。
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非官方慈善組織是哪個?
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非官方慈善組織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創的范氏義莊,前后持續800余年,在今天仍然蔭庇后人。 范氏義莊是范仲淹于皇祐二年(公元一0五0年)。
明朝時期政府設置的“養濟院”是什么樣的機構呢?
明朝的“養濟院”,其實就是古代的一種由朝廷設立的社會救助機構,與南梁的孤獨園,唐朝的悲田院,宋朝的安濟坊,元朝的眾濟院等基本類似,主要用于收養鰥寡孤獨。 再。
古代義莊是什么意思?
義莊是古代中國社會風俗,是宗族所有之田產。始于北宋。仁宗時范仲淹在蘇州用俸祿置田產,收地租,用以贍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經營。義莊設有義宅,供族。
范仲淹的什么善行使自己家族八百年長盛不衰?
年輕時期,他便有了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理想,也成為他后來做人的準則和做事的動力和目標。人們贊揚范仲淹的為人勤勉,無論為人師長、或是身在官場,都是兢兢業。
為什么古代沒有醫院?
隋唐時期國家空前的繁榮,醫院發展很快,初期稱“悲田坊”,開元年間改為“病坊”,遍布全國各州鎮。 同時還開設“病人坊”,收治麻風病人,集中隔離治療。 南。 元朝。
古代社會災荒頻發,那么宋朝是如何幫助這些貧困人員度過困難的?
宋朝時期實行重文抑武的治世策略,使得文人在政治階層有了前朝無法比擬的話語權,宋太祖甚至制定了“后世帝王不得殺戮諫官、否則不為趙氏子孫”的政策,儒家文化。
古代的義倉是做什么用的?
當時的自然經濟條件下,濟貧思想的實踐主要是以豐補欠的儲糧度荒。從漢朝開始,中國就有了由朝廷興辦、名為“常平倉”的倉儲制度;到了隋朝,又有了以地方勸募。
歷史上有哪些仁慈博愛的慈善家,如何排名?
說起我國古代任慈博愛的慈善家,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又是詩人,又是美食家的蘇東坡先生。 話說當年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看出杭州有這么個隱患:杭州海陸通行,行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