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父母的愛,也只有我們為人父、為人母時才能體會到的。在我們的心目中的家庭總是跟現實生活中的家庭相差甚遠,我們也總是把許多問題歸咎于我們的父母,尤其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些回憶,或者是生活環境的干擾。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總是被這些先入為主的習慣束縛著。我們必須走出我們這種習慣的桎梏,否則將永遠背負著過去前行。一旦我們放下了過去的那些東西,也許有些東西我們難以割舍,可我們卻走出了過去的陰影,讓那些讓人傷心的事付諸東流吧,我們也就沒有了過去給我們帶來無休無止的傷痛了。
我們一味地強調我們的父母接受我們的一切,我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如何去做,更何況這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每個兒女他都是愛的,都是關心我們的,不過他們的偏心我們卻是難以接受,認為他們不愛我們。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只能不斷地去自我接受,不斷地去改變我們自己,我們也就甩掉了那些束縛我們的想法。生活中我們能夠愛別人,也能寬恕別人,開始愛我們的父母,寬恕那些我們認為的不濟,其實這也是在愛自己,也原諒了自己。
我不想說父母說了什么話,讓我覺得他們不愛我,更不想說他們做了什么事,讓我覺得我不是他們親生的,至今街坊再提這些事,我讓他們打住,我好不容易走出了那個泥潭,不愿回憶,也不愿提那些事,一切往前看吧。無論如何,父母生了我們,養了我們,我們也得養他們老,這是必須的。
老母雞都愛仔啦。哪些話也不能當作是不愛這一說。有些時候很有可能是恨鐵不成鋼說了過激的話……等你為人父母的時候就會明白了。
我姐弟五個,我是排行老大。無形之中,從小到大我干的家務活會比較多,但我小的時候,最討厭刷鍋洗碗,可我媽還非得讓我干這個活。就因為這個事沒少和我媽干架。
我記得是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晚上吃完飯,收拾完桌子。都開始各忙各的,我媽去洗衣服了,我爸一般不洗碗,弟弟妹妹還小,只有我大一點,但我去寫作業了。
時間過去了半小時,那一堆碗和鍋,還在院子里的石板上靜靜的坐著,沒人理會它們。又過了一會,我聽到了媽媽喊我的聲音,“這么久了,怎么還沒去洗碗”。我嗯了一聲,很不情愿的從寫字桌前站了起來,走到外面石板前。
我把鍋里倒進水,然后拿起碗往鍋里一扔,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我媽在我旁邊洗衣服,看到了我的不滿情緒
,張口就罵我,“你不想干可以不干,放那里別洗了,我一會洗,你走吧想去哪就是哪”。聽完我媽說的最后一句話,讓我想去哪就去哪,我流淚了,心里酸酸的。總感覺我是多余的,媽媽不心疼我,不愛我。
多年以后想起這件事,我也理解了媽媽。媽媽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吃完飯還的洗衣做飯,照顧一家老小很累的,讓我洗碗很正常。不同的年齡段,想法也會有所不同。
我祝我老媽老爸身體健康,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祝所有的老人都身體健康!
{!-- PGC_VIDEO:{"vname": "", "vid": "v02016g10000cg5vc5bc77u3hhfea9bg", "sp": "toutiao", "vposter":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22/oMLHXAKwfECe3DQIYFebBCAzS7mOYuIGzqnHCV~tplv-obj.jpg?x-expires=1994190203&x-signature=aYuMnDy9kC0oVBMhEHdastOwUu8%3D", "height": 1920, "width": 1080, "upload_id": "0", "vu": "v02016g10000cg5vc5bc77u3hhfea9bg", "duration": 27, "progress": 100, "thumb_url": "tos-cn-p-0022/oMLHXAKwfECe3DQIYFebBCAzS7mOYuIGzqnHCV", "file_path": "ttfile:///storage/emulated/0/DCIM/Camera/video_20230118_073552.mp4",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7, "h": 240, "w": 320}, "ultra": {"duration": 27, "h": 240, "w": 320}, "normal": {"duration": 27, "h": 240, "w": 320}}} --}
臨出嫁,我媽說我是老大,以后要多帶頭幫助弟弟,聽后的感覺是生女兒就是為兒子服務的。
訂婚了但沒辦結婚酒,懷孕了。我媽讓我打掉去,因為傳統思想會讓她不光彩。挺寒心,難道一條生命和女兒的健康都沒她面子重要?!
我從小跟我父母不是很親,我媽的嘴特別的骯臟,什么下流,歇斯底里的話都罵的出來!
而我爸整天板著個臉,不茍言笑,冷冷的眼神像條蛇一樣的看著你!
即使如此,我一直認為,他們是生活所迫,性格如此,對我,還是講關愛的,因為從他們嘴巴里說出來,一直就是我對你付出多少多少!
對于他們的傷害,我是半分沒有放在心里的!
就這么,被他們嫌棄,辱罵,慢慢的到了30歲,那時候的我還沒結婚,家里自然是催的不得了!
我媽催的模式是很讓人痛恨的,她會把你罵的一文不值,下流到極點!
即便如此,我也一直認為她是對我著急,害怕我孤單一輩子!
直到,那天,我早回家,房門虛掩著,我還沒推開門,我就聽到我媽在跟我爸討論我!
我下意識的沒有進去,在門口聽著!
我媽先把我罵了一頓,那骯臟的字眼,我不想提了,可我還是覺得,她是恨鐵不成鋼!
可接下去她說了一句話,她說:因為她,我都不好意思和王姐她們出去玩了,人家的女兒都結婚了,讓我真沒面子,真是后悔生了她!
我突然被雷擊中了,原來,讓她不舒服的只是她的面子而已:
如果她真的愛我,就會很自豪的告訴別人:我女兒有工作有高工資,她單身,開心就好!
如果她真的愛我,就會尊重我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愛我,就該問問我到底為什么我沒戀愛,是不是受過傷!
這些做不到也就算了,還為著所謂的面子,把我說的體無完膚!
那天,我沒進門,退到了小區花園,從小到大受的委屈歷歷在目,我不計較,只是覺得他們是無意的,現在才知道,什么學習不好,沒賺到錢,沒結婚,并不是為了我急,而是為了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只要碰到事,我靠不了他們,哪怕一句暖心的話,也是沒有的!
的確如此,若干年后,我經歷了人世界最慘淡的一回的時候,除了惡語相向,我沒有得到他們一絲的安慰!沒有得到他們一句好話!
其實,我早該不對他們抱希望的,一個母親,因為自己的面子去辱罵自己的女兒的時候,她不配做母親!
覺得沒有哪句話不愛,罵也是一種愛。父母在還有家回,父母不在了我們就只有來時路,惜福吧!
小時候只要是我哪一件事情沒做好,我爸媽就會嘮叨:上輩子是欠你的,生你這個沒出息的女兒,還不趕快去做,做好了才能吃飯[笑哭][笑哭]
“你不是說也不喜歡他的嗎?”爸爸責備媽媽說,“我看你實際是喜歡他的!”
“我是真的沒喜歡他!”媽媽連忙分辯說。
這是我二年級暑假爸爸和媽媽的一番對話,他們口里的“他”就是我。那一刻我心如死灰,默默地爬上我的小床,用鉛筆一遍又一遍地寫著“我不喜歡他!”
之前盡管我知道他們不喜歡我,但是我變著法地去討他們的歡心,這一刻我在心里暗暗發誓,余生不再討他們的歡心,不喜歡就不喜歡我吧!
我三歲后就斷斷續續分別跟著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長大。小學基本在外婆家讀的,只有寒暑假回父母的家。
我是父母家不受待見的“客人”,弟弟抱怨我分享了本該他獨享的美食和玩具:“如果沒有哥哥,這些就都是我的了……”
每次弟弟想買個吃的、玩的,爸爸總說:“肯定是老大教的,這孩子討人嫌!”——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當時的依據是什么?長大后問過他多次,他都沒有回答。
爸爸經常抱著弟弟說:“我喜歡你,以后我的工作就給你頂替。”
弟弟問:“那哥哥呢?”
“讓這個大慫去討飯!”爸爸斜看了我一眼,然后一臉嫌棄地說,“討飯都被人家狗追著咬……”
在爸爸眼里,我就是這么“一無是處”!
每次哥倆起爭執時,弟弟會扮著鬼臉對我說:“以后我有工作,你是個討飯貨!”我就瞬間蔫了,不管開始多么生氣,這時候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了。
爸爸不在的時候,媽媽給弟弟吃的東西,也會給我一份,也會好好跟我說話。但在爸爸面前,她要裝作很討厭我的樣子,不然她也可能被爸爸打罵,我能明白她的難處!
從三年級開始,寒暑假我就不愿意去父母家“做客”了,我跟外婆說我可以和小姨一起打豬草,我長大后會孝敬外婆……
六年級還是轉回城里上學了,從此我就時刻盤算怎么逃離出“父母家”。我努力學習,有時候學習晚了,爸爸在房間不滿地嚷:“睡覺這么晚,電費不要錢呀?”
我就關了等,把書拿到路燈下。整個中學學習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十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該謝謝爸爸,是他讓我不敢有絲毫懈怠。終于我在十六歲那年考進了中等師范學校,暫時脫離了這個家庭。
成年后想小時候可能自己脾氣太倔,再加上那時可能沒長開——小時候小姨說我年年起來都一樣高,爸爸經常罵我“耷皮眼(單眼皮)”
因為有這些原因,再加上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爸爸對我沒感情,所以不喜歡我。
工作后的我,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有一次回家,發現爸爸和媽媽正在爭論我長得像他們中的“誰”。盡管當時我沒好氣地說:“我誰都不像,我就像自己!”
盡管我這樣說了,心里卻想他們對我的態度改觀了。直到后來弟弟借我工作五年的全部積蓄做生意,最后被合伙人騙得血本無歸,弟弟想抵賴這筆賬,爸爸居然表示支持,讓我看在一家人的份上,不要向弟弟要了。
女朋友追求我時,我媽媽居然跟我說,他們商量好了,讓我把這個女朋友“讓”給弟弟,因為弟弟沒有固定工作,自己很難找到條件好點的女朋友——不要說,這里主要是我爸爸“腦洞大開”的結果。
我拒絕了他們,從此不怎么回父母那個“家”了,以后自己貸款買房、結婚、生子,他們也就如一般客人一般過來吃席。
小時候我是父母家的“客人”,現在他們也成為我家的“客人”了!
寫在最后:親情、友情、愛情都是相互的,你想秋天收獲滿滿,絕不要在春耕時只付出“一分”!
我是小船燈慵,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
看到這個問題頓時心情很復雜,我相信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環境讓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比如女孩遲早要出嫁,大多數女孩會嫁到別的地方,不在父母身邊導致他們怕老了指望不上,就對家里的男寶好,事實上也是沒辦法,像偏遠山區,女孩長大了去外面上班,一般都不會再回家找對象,男孩基本會回家到父母身邊,因為在外可能也不會掙多少大錢可以買房子買車,回家靠父母可以有彩禮,房子,娶妻。
我的父母很愛我,可能是女孩從小比較懂事乖巧,對比弟弟淘氣一天到晚生氣,有時候還的我這個姐姐修理他,當然父母也不愿意閨女遠嫁,因為他門過來人知道,一旦姑娘飛走了,即使生病了喝口水打車都來不及去倒。
他們就會偏向兒子孩子一點,平時都是兒子照顧的多一點,即使有時候還是被氣的不行,但是真有事他在身邊陪伴。
我想可以理解的,因為小時候他們給我足夠的愛,讓我無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都敢做敢說,沒有多大本領,但是活潑開朗,有正確的價值觀。

我覺得天下的父母都愛子女,小孩做不對或者頑皮若禍打一下和罵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