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后宮制度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清朝入關以后,在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巨大影響下,康熙皇帝沿襲明朝舊制,創設了“東西六宮齊備,位號明確,等威明辨”的后妃等級制度。對于后妃等級和人數配置,《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明確:“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于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清代后妃形象
正因如此,清代后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例如皇后,就是“位居中宮”的后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范六宮。可皇后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后、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后之難,難于上青天。
可除了皇后以外的后宮妃嬪,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最讓人欣喜如狂呢?或者,哪一級后宮妃嬪的晉升,才能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后宮特權的一步到位?
其實,這一級后宮位分的晉封,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概率極高,獲封妃嬪都會毫無例外的受寵若驚,大聲感謝“皇上圣恩”。
從“貴人”到“嬪”,就是后宮妃嬪晉升過程中,變化最為明顯,最令人欣喜如狂的所在。

01、身份的轉變
封建皇權社會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處在統治頂端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將這一制度推行到了極致。對于清朝的滿洲勛貴、達官富商甚至“僅為小康”的普通家庭往往會在“三妻四妾”之外,另置通房丫頭、貼身丫環等承擔服侍職責的女性。這種變現增加妻妾數量的方式,在皇帝的后宮中自然會以一種更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方式存在。
對于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這四等高等妃嬪是“妾室”;而“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即為民間俗稱的“通房丫頭”。也就是說,“嬪”之下的低等妃嬪沒有后宮封號,沒有妃嬪待遇甚至并不被皇室認可;諸如祭天、祭祖這類重大皇室活動,更沒有資格參加。
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就等于實現了從“通房丫頭”這等“供使令之宮女子”身份到“妾室”這等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

“妻妾成群”的清朝人
02、立馬擁有3大特權
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后,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其中有3種特權絕對屬于低等妃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
根據《清稗類鈔》的記載,“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媼手”、“皇女于其母,較皇子尤疏,自墮地至下嫁,僅與生母數十面”。也就是說,清代皇室子嗣并不在其生母身邊長大。但等到皇子和公主長到一定年齡,如果生母的位分較高,擁有撫養之權,便可以和所出子嗣“定時相見”。雖然“見亦不能多言”,但這畢竟能夠彌補一個母親心中的巨大缺憾。
這個“撫養之權”的分界線,就是“嬪”。“嬪”及其以上,擁有撫養所出子嗣之權;“嬪”以下的低等妃嬪,無此權力。除此之外,“嬪”及其以上,還擁有著收養低等妃嬪所出子嗣的權力,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代后宮,有一位子嗣或者是收養的子嗣,對于后妃的后宮地位、影響乃至受寵程度都有著極為關鍵的直接影響。

2、成為一宮主位
根據《清史稿·后妃列傳》的記載,除了居于中宮的皇后,“貴妃二,妃四,嬪六”這等高等妃嬪(皇貴妃,一般不和皇后共存),“分居東、西十二宮”。也就是說,“嬪”及其以上擁有著“一宮主位”的特殊地位,其余居于東西六宮偏殿的低等妃嬪,自然也就成了她們“以供使令”的官女子,在承擔“侍上”職責的同時,還要承擔服侍“一宮主位”的義務。
都是皇帝的女人,同居于東、西十二宮,“嬪”就是主子,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只能是奴婢,怎能讓人不艷羨。

“東六宮”之一景仁宮
3、皇帝駕崩以后的特權
皇帝駕崩以后,其后宮妃嬪一般會得到后世帝王對其后宮位分的尊封,皇太后、太妃、太嬪、太貴人就屬此類。但失去皇帝庇佑的前朝妃嬪,在意的并不是一個空頭位分,而是實實在在的晚年善待。
《清史稿·后妃列傳》有載:“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也就是說,前朝“嬪”及其以上,才擁有和皇太后同居于“慈寧、壽康、寧壽諸宮”的權力,能夠被保證晚年生活條件。而那些前朝的低等妃嬪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會大大不如甚至會落得悲涼下場。

后記
在清代后宮中,“貴人”向“嬪”的晉升,雖然只是一級改變,也只是諸多位分變化中的一種,但其代表了后宮妃嬪從奴婢到主子身份的轉變,代表了諸多后宮特權的獲得,更代表了一個悲苦女性能得晚年善終的安慰。皇后太遙遠,“嬪”或許才是清代后宮女人的最大夢想。
參考文獻:《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史稿·后妃列傳》、《清宮后妃》
以上就是古代后宮晉升過程中 貴人升到嬪為何會讓人欣喜如狂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古代后宮晉升過程中 貴人升到嬪為何會讓人欣喜如狂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在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都欣喜若狂?
咋不欣喜若狂哩? 九十年代初,我們生產隊征土有名額,把戶口可以轉到鎮上居委會去,當個掛名的"非農戶″,由于名額少,擁躍去當"非農戶"的人太多太多,故此只能。
嬪和貴人哪個大?
嬪比貴人大地位高 《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明確:“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嬪比貴人大地位高 《清史稿·后妃列傳。
清朝后宮中,嬪、妃、貴人和常在的等級差異是怎樣的?
在康熙皇帝之后嬪妃制度逐漸完善,清朝后宮嬪妃可分為九個等級,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和官女子,等級也是從高到底排列的,其中也。
貴人嬪妃等級排序?
貴人嬪妃等級的排序,在甄嬛傳中嬪妃的排序是:(官女子)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其中管官女子是位分最低的嬪妃,因為官女子是宮女伺候。 貴人。
嬪和妃那個地位高?
妃的地位高于嬪。康熙定制,皇后以下,有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其余貴人、常在、答應均無定數。貴人以上均加稱號,有賢、德、和、靜之類。如慈。
妃位晉升順序?
答應 常在 貴人 嬪 妃 貴妃 皇貴妃 皇后 答應 常在 貴人 嬪 妃 貴妃 皇貴妃 皇后
清后宮里貴人、常在和答應是什么樣的一種存在?
貴人、常在和答應在清朝后宮里面的等級基本是低階的了,要分清楚清朝后宮貴人、常在、等級先要搞清楚清朝后宮等級制度。清朝前三位帝王是沒有皇后一說的,努爾哈。
嬪和妃哪個大?
妃在地位上要高于嬪。 妃和嬪的稱號是慢慢演化來的,早在秦朝時期,只有“皇太后、皇后、美人”這種順序,魏晉時期有三夫人,曹魏首次運用“妃”來。 妃在地位上。
嬪和妃的區別?
一、原意不同 在古時候,“妃”的本意是中國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來,其意思延伸至僅次于后的帝王配偶而“嬪”主要為古代婦女的統稱,后來指的是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