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將韓信一生的榮辱成敗,與蕭何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常說韓信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在隋朝有一位名臣,文武兼備,為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堪稱是隋朝的第一名臣。此人與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結緣,可以說是“成也獨孤,敗也獨孤”,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位隋朝名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高颎(jiǒng)!高颎家自稱出身渤海高氏,是河北的名門,怎么跑到關中了呢?原來高颎的父親名叫高賓,在北齊做官,后來“背齊歸周”,來到了關中地區。當時的大司馬獨孤信擁有開府的權力,征召高賓做自己的幕僚。

獨孤信對高賓非常欣賞,甚至賜姓獨孤氏,好的簡直成了成了一家人。獨孤信被殺后,已經嫁給楊堅的獨孤伽羅,依然與高賓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以賓父之故吏,每往來其家”。獨孤伽羅對高颎十分熟悉,對他的才能也十分了解。
但在北周時期,高颎空懷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一直擔任下級官員。580年,楊堅以外戚的身份矯詔輔政,但他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急需文武兼備的人才來輔佐。此時楊堅在妻子獨孤伽羅的提醒下,想去了一個人,他就是高颎!
高颎不僅才能突出,而且是獨孤信的舊臣,關系絕對可靠,于是楊堅將其視為心腹。剛出山的高颎就幫了楊堅一個大忙,他親自督率軍隊打敗尉遲迥的叛軍,穩固了楊堅的地位。大軍班師回朝后,楊堅在自己的臥室內設宴,款待高颎,“撤御帷以賜之”。

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后,高颎被封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朝臣莫與為比”,簡直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楊堅為了表示尊重,每次召見高颎時,“呼為獨孤而不名”。
高颎不僅是隋朝的開國元勛,還為隋朝的“開皇之治”作出了重要貢獻,比如說他主持修改刑律、修建長安城、修改官制等。他還發揮自己的軍事特長,幫隋文帝籌劃滅陳的作戰計劃,挫敗突厥的入侵。另外他還推薦人才,比如“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等,皆颎所推薦,各盡其用”。
史書上稱贊高颎,“當朝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由此可見,高颎無愧于隋朝第一名臣,當然他的崛起除了自身能力外,和獨孤伽羅的推薦有著直接關系,但是高颎敗落,也是因獨孤伽羅。

話說有一次楊堅因獨孤伽羅殺死了自己的寵妃,勃然大怒,離家出走。高颎追上隋文帝后,安慰皇帝道:“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楊堅和獨孤伽羅和好后,這句話傳到了獨孤伽羅耳朵里,從此對高颎轉變態度。后來因反對廢掉太子楊勇,高颎再次得罪獨孤伽羅。
事情還沒完,高颎的夫人死后,他的愛妾為其產子,獨孤伽羅聞訊后,更是非常不爽,“益不善之,漸加譖毀”。在枕邊風的作用下,高颎開始倒霉,甚至差點被殺,最終被除名為民。不過他躲過了獨孤伽羅,卻沒躲過她的兒子楊廣。607年,高颎被殺,“天下莫不傷惜”。縱觀高颎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獨孤,敗也獨孤”!
楊姓的由來?
楊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楊國;楊姓是隋朝和南吳的國姓;楊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 ? 楊由“木”和“昜”組成。“木”指的是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
知州,知府,知縣有什么區別,相當于現在的什么?
以明清為例說明。 府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知府相當于市委書記+市長。 明、清兩朝,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單位被稱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長官仍然稱。
怎么看獨孤伽羅對隋朝來說真的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獨孤伽羅對楊堅建立隋朝當然有很大功勞,但這件事兒最終得靠楊堅去做。廢太子楊勇而楊廣,的確有獨孤伽羅吹枕邊風的原因,但隋朝滅亡的原因絕非只是因為楊廣當了。
歷史上有沒有重名的兩個人,而且兩個人還很厲害的?
我一直覺得我國的姓名特別講究,名字中蘊藏一定內涵。我國的姓名不像歐美國家,歐美國家的名字相對比較固定。比如,俄羅斯的姓名只能從那幾百個名字中選擇,西歐。
如何評價隋朝第一權臣楊素?
楊素是隋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當時士族豪門利益的代表。 楊素字處道,公元544年出生在西魏最大的豪門弘農楊氏之家。弘農楊氏地位尊貴,重視禮教,家風。
皇上當初看上楊貴妃,僅因家族嗎?還是也愛慕其才華?
楊氏家族雖然系出弘農楊氏,極有可能與隋朝皇族同宗,但到唐玄宗年間,楊家凋零成破落戶,唐玄宗看重其家族的說法站不住腳。其實,到武周時期,中國的門閥士族已。 跟。
你認為的歷史上的十大名臣都是誰?簡述生平功績?有哪些作品墨寶傳世?
十大名臣 第一位 影視劇岳飛影像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 商。
有婁字的名人?
婁字是一個漢字,代表著“高大、雄偉”。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名人姓婁,例如古代的婁敬、春秋戰國時期的婁煩,以及近現代的婁云、婁師德等人。其中,婁敬是明。
隋朝時有那些文臣?
高颎(541—607.8.27),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縣東)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謀臣。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