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撤退臺灣后,曾對蔣經國長嘆:“陳賡是個人物,湯恩伯、胡宗南、李鐵軍、邱行湘、黃維、胡璉、余漢謀都不是陳賡的對手,五個胡宗南也比不過一個陳賡”。甚至一度后悔當年在南昌放過了陳賡。
1955年,蔣介石曾對美國記者講起他最欣賞的“黃埔三杰”,陳賡就是三杰之一,并稱在二次東征中,陳賡曾掩護過他。
陳賡是黃埔一期生,在校期間與蔣先云、賀衷寒并稱“黃埔三杰”。1925年10月,蔣介石親任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東征陳炯明,陳賡此時任第二師連長。在惠州戰役中,陳賡腳部中彈,不下火線,率部攻入敵軍司令部。蔣介石對他極為贊賞,把陳賡的連隊調至身邊,擔任他的警衛連。
后東征軍在華陽地區被林虎部主力包圍。危急之中,陳賡冒著生命危險背負蔣介石突圍,救了蔣介石一命。后陳賡任蔣介石的侍衛參謀。
“中山艦”事件發生后,陳賡率部保衛周恩來等人。后受組織派遣,陳賡與顧順章等人赴蘇學習。1927年初回國,回國后任北伐軍第二方面軍特務營營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陳賡參加起義在會昌戰役重傷腿部,被秘密轉送上海治療。中央特科成立后,陳賡任情報科科長。顧順章叛變后,上海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陳賡轉移到鄂豫皖蘇區,任紅12師師長等職。在新集西北胡山寨戰斗中,陳賡腿部重傷,轉移至上海治療。1933年由于叛徒的出賣,陳賡被捕。蔣介石下令將陳賡押解南昌,親自出面勸降陳賡,陳賡不為所動。在宋慶齡女士的積極營救下,加之蔣介石念及當年的救命之恩,陳賡被營救出獄,前往中央蘇區,后隨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
抗戰全面爆發后,陳賡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1937年10月,陳賡率部進入山西,側擊西犯娘子關的日軍。在娘子關以南伏擊日軍,時隔兩日,兩度共斃傷日軍400余人,騾馬300余匹及大量軍資。11月2日,在黃崖底伏擊戰殲滅日軍109師團135聯隊300余人。
1938年3月,日軍集結3萬余兵力發動“晉東南1938年戰役”。陳賡率部協同其他部隊在戰斗中殲敵4千余人,令敵痛恨至極,以陳賡的386旅為頭號勁敵。之后陳賡部轉戰冀魯豫平原。
在冀南1939春季戰役中,陳賡率部在冀南香河固伏擊日第10師團。后任太岳軍區司令員。1941年部隊整編,陳賡任太岳縱隊司令員兼太岳軍區司令員。
內戰時期,在上黨戰役中,陳賡率太岳縱隊,殲滅國軍1萬余人,國軍19軍軍長史澤波被俘。1946年,在臨浮戰役中,陳賡部全殲老同學胡宗南的精銳“天下第一旅”――國軍第1軍第1師第1旅,旅長黃正誠被俘。
1947年1月,在汾孝戰役中,陳賡部與王震部共同作戰,殲敵萬余人。8月,陳賡率兵團強渡黃河,截斷隴海鐵路。沿隴海鐵路機動作戰,大量殲敵。12月,以“牽牛戰術”全殲李鐵軍兵團,兵團多位高級指揮官被俘,李鐵軍率殘部逃跑,哀嘆英名毀于一旦。
1948年3月,陳賡率部參戰洛陽戰役,此役殲敵萬余人,洛陽警備司令兼206師師長邱行湘被俘。在淮海戰役中,陳賡部參戰圍殲黃維兵團。第14軍軍長熊綬春被擊斃,黃維被俘。
在渡江戰役中,陳賡率部在九江以東突破國軍防線進入江西、福建。先后攻克南昌、廣州。11月,在雷州半島附近,協同四野,消滅白崇禧主力。
建國后,陳賡參加了援越、援朝作戰。回國后嘔心瀝血籌辦“哈軍工”。1954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次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961年3月,陳賡大將因心肌梗塞病逝于上海,終年58歲。
殲轟7“飛豹”總設計師:陳一堅
數學家:陳景潤
華僑領袖:陳嘉庚
火箭專家:陳芳允
革命家:陳云、陳獨秀
副國級領導人:陳永貴 陳叔通
解放軍元帥:陳毅
解放軍將軍:大將:陳賡 上將:陳明仁 陳士渠、陳錫聯、陳再道、陳奇涵 中將:陳康
詩人:陳子昂
學者大師:陳寅恪
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
秦末起義領導人:陳勝
漢朝名相:陳平
一般名人稱不上偉人,近現代陳姓偉人首推以下三人:陳毅,陳賡,陳云。
一、陳毅——十大元帥之一
四川樂至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陳毅早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后又率部參加湘南起義,后擔任新四軍軍長,領導新四軍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中,陳毅信仰堅定,矢志不渝,留下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任華東(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與老搭檔粟裕一起,策劃指揮了萊蕪戰役、濟南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一系列震驚中外的大決戰,消滅大量國民黨軍隊,為新中國成立、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重大貢獻。
新中國建立后,陳毅先后擔任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1971年1月16日病逝。
二、陳賡——十大大將之一
湖南湘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陳賡是著名的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還在黃埔軍校學習時就,與賀衷寒、蔣先云并稱為“黃埔三杰”,大革命時期,陳賡曾救過蔣介石的命,很受蔣介石青睞。但道不同不相為謀,蔣介石背叛革命后,陳賡參加南昌起義,并成為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之一,協助周恩來領導特科工作。
陳賡一生歷經南昌起義、北伐、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建立后,毛主席親自點將陳賡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并擔任首任院長兼政委、黨委書記,后又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為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做出杰出貢獻,1955年被授予開國大將軍銜,1961年3月16日病逝。
三、陳云——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陳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陳云在早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黨建、組織和經濟工作,新中國建立后,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后又任中共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組長,一直主持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為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
陳云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時期,經歷了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參與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尊敬和愛戴,1995年4月10日病逝。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近現代的陳姓名人?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陳姓是中國大姓,最新數據表示,陳姓總人口達7000萬人,居于第五位。同時陳姓還是華僑中最多的姓氏。
近代,陳姓人更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有這些。
1,陳毅元帥。
陳毅是四川樂至人,赴法勤工儉學期間加入共產黨,1927年曾參加南昌起義。紅軍期間,陳毅做過師長,也做過軍長。主力紅軍長征時,陳毅率領留守紅軍堅持了3年游擊戰爭,十分艱苦,期間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詩篇。
抗日戰爭期間,陳毅擔任過新四軍軍長,為抗擊日寇獲得民族獨立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期間,陳毅和粟裕一起指揮華東野戰軍,組織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大戰,居功至偉。
2,陳賡大將。
陳賡是湖南湘鄉人,1922年參加共產黨,黃埔一期畢業,黃埔三杰之一。陳賡在大革命失敗時曾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在紅軍中做過團長、師長。抗日戰爭期間,陳賡擔任386旅旅長,在華北抗戰中做出突出貢獻。解放戰爭中,陳賡謝富治兵團南下隴海路,和劉鄧大軍、陳毅粟裕大軍展開戰略反攻。解放后,陳賡籌建了哈軍工,為我國軍事教育和軍工產業做出重大貢獻。
3,上將:陳再道、陳奇涵、陳士榘、陳伯鈞、陳錫聯。
我軍的開國將帥中,元帥一個、大將一個、上將則有5個,說明陳姓人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功勞很大!(陳姓圖騰)
除此之外,近代的陳姓名人還有這些:
華僑陳嘉庚,對抗日捐款最多;
學者陳寅恪,被稱為近代最有才華的人;
陳誠,蔣介石的第一親信,人稱“小委員長”;
陳布雷,蔣介石的文膽,才華橫溢。
陳獨秀,我黨的創始人之一;
陳化成,太平天國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陳果夫陳立夫,蔣家天下陳家黨,四大家族之一;
中國歷史上陳姓的名人有很多,秦朝時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人,就是陳勝領導的。漢朝時期劉邦的鼎級謀士叫陳平,后來他還做了漢朝的宰相。唐朝的詩人有個叫陳子昂的,他是初唐最杰出的詩人.......。可以說每個姓陳的偉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陳姓偉人,更是數不勝數,尤其是為新中國的成立做成巨大貢獻的將軍或者開國元勛們。
我們選幾個特別有代表的人物說一下。
陳毅元帥
大家都知道陳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他不但是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而且還是詩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以及主要領導人之一,新中國的締造人之一。
陳毅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卓越表現,為保家衛國以及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后,他繼續帶領中國人民參加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當中去,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陳毅永遠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最為敬愛的領導人之一。
陳賡大將
陳賡畢業于黃埔一期,有黃埔三杰的美稱。他是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優秀的將領中,極其具有軍事才能的一個將軍。
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他帶領的軍隊,永遠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陳賡帶領的386旅,在華北給予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打響,陳賡所帶領的軍隊馳騁在疆場之上,更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一個標桿。
陳姓的開國將軍還有:陳再道、陳奇涵、陳士榘、陳伯鈞、陳錫聯、陳明仁......。
歷史上陳姓偉人有:
陳平 陳壽 陳勝 陳宮 陳登 陳震 陳琳 陳子昂 陳友諒 陳維崧 陳玉成 陳化成 陳園園 陳廷敬 陳光 陳薇 陳然 陳獨秀 陳潭秋
陳寅恪 陳衡恪 陳嘉庚 陳望道 陳映真 陳鐵軍 陳天華 陳廣生 陳云 陳毅 陳賡 陳錫聯 陳再道 陳伯鈞 陳士渠 陳奇涵 陳明仁陳叔通 陳其通 陳伯吹 陳殘云 陳學昭 陳登科 陳白塵 陳家康 陳誠 陳景潤 陳復禮
陳長捷 陳建功
中國歷史上出現很多名人,各個朝代,各個時期,方方面面,都有很多陳姓名人。今天,要花費筆墨,重點說一聲兩位大名鼎鼎,名垂青史的陳姓名人。
“詩人元帥”陳毅
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參加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他是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起義失敗后,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他作為朱德的助手,帶領剩下的800人上井岡山。他和朱德是老鄉,曾一起開展革命活動。當時的干部戰士大多不了解朱德,加之敵人窮追不舍和環境艱苦,軍心出現渙散。
陳毅向大家解釋宣傳:
朱軍長是老黨員,1922年就入黨了。你看師長跑了,黨代表走了,團長走了,參謀長也走了,朱軍長他還不走,我們應該擁護他!陳毅堅決擁護朱德,他留在隊伍里做部隊政治工作,但他在軍中還沒用什么地位,他曾回憶說:
我那時候在部隊里邊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因為我8月中旬才去,10初部隊就垮了。有人說政治工作人員是賣狗皮膏的,不聽他們的。最后到了大庚時,因為不少軍事干部都走了,我還沒有走,大家覺得:你這個賣狗皮膏藥的人還不錯。所以,講話開始有點發言權了。陳毅開始整頓軍紀,不使部隊成為舊軍閥,在上井岡山行軍途中,個別士兵鉆進酒樓吃喝后,不給錢就走人;還有進當鋪把手榴彈往桌上一放,拉著導火索說:“老板,稱稱有多重,換向個錢花花!”
陳毅得知這些情況,立即集合隊伍,他激憤地說:
我們是共產黨的隊伍,沒有紀律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對于那些哄搶當鋪、煽動逃跑、損害軍譽的敗類,我們定要嚴懲不貸!為嚴肅軍紀,他命令執法隊當場槍斃了那幾個嚴重違紀之人。
此后,部隊增添了生氣。
1928年初,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經過革命的洗禮,他在軍內地位不斷上升,朱毛紅軍會合后,陳毅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兼第12師師長。
這樣,陳毅與毛澤東、朱德一起成為中國工農工軍最初的重要領導人,為我軍創建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陳毅因身負重傷,加上黨內“左”傾路線的排擠,他被留在蘇區繼續領導對敵斗爭。
1936年寒冬,陳毅身負重傷,彈盡糧絕,部隊被圍困在梅嶺山中20多天,外有敵兵,內有叛徒,在九死一生之際,他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三年游擊戰爭,牽制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中國革命保存了南方的戰略支點,保存培養了一批戰斗骨干。
抗戰爆發后,陳毅參與組建新四軍,曾任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軍長等職。
在日偽軍和頑軍的夾擊中,陳毅堅持和發展華中根據地。
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軍隊對江蘇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發動進攻。
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在戰略上策應。
經過4天激戰,共殲敵1.1萬余人,俘虜4000余名,繳獲軍用物資甚多。新四軍傷亡900余名。
這就是著名的黃橋戰役,為蘇中、蘇北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曾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等職。
他和粟裕領導華東戰場的戰役作戰, 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軍精銳主力之一的74師,擊斃師長張靈甫。
蔣介石哀嘆該師被殲是“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陳毅則滿懷喜悅,放聲高歌:
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
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1955年授銜時,陳毅擔任副總理、外交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72年,陳毅因患腸癌在京逝世,終年71歲。
1月10日下午3時,陳毅的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這天中午,毛澤東午休時忽然坐起身,對工作人員說:“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毛澤東穿著睡衣參加了陳毅追悼會,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參加追悼會。
在會上,毛澤東深情地說:
我們黨的一個好黨員、好同志。他能團結人。他跟我吵過架,但我們在幾十年的相處中,一直合作得很好。陳毅元帥可以含笑九泉了。
被授銜的起義將領陳明仁
在我軍首次授銜的將軍中,有些人曾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棄暗投明,率部起義,加速了革命勝利的進程。陳明仁上將就是其中一位。
陳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人。
1924年,他進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同年秋轉入黃埔軍校第1期。
在北伐東征、抗戰、解放戰爭中,逐步成為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官至兵團司令,被老蔣授銜中將。
1940年春,陳明仁率部參加桂南會戰,與日寇奮戰7晝夜,重挫日軍。
1945年,率軍在滇緬公路重地回龍山,友軍久攻不克,遠征軍前進受阻,陳明仁誓言:
拿不下回龍山,我就死在山頭上!他指揮所部第二天就奪取回龍山,全殲侵入滇西的日寇,乘勝攻克畹町,打通中印公路。陳明仁的指揮才能,名貫四海。
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逐鹿中原,爭奪東北的戰略地位,都把能征善戰的將領派往東北,林彪和陳明仁都被派遣去了。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陳明仁率國民黨雜牌軍2萬人對陣民主聯軍十幾萬兵力。
經過拼死抵抗,走投無路的陳明仁竟然使民主聯軍撤圍而去。
此役,陳部傷亡約17000人,林部損失13000余人。
國民黨大勢已去,陳明仁周圍的開明人士及共產黨代表等,勸他看清局勢,認清前途,他深受觸動。
1949年初,陳明仁接管長沙警備司令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傾向和平。他是程潛的學生,兩人是同鄉,兩人得以合作。
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湖南和平解放。
這對迅速解放西南和華南有著重大意義,為新中國的成立獻上厚禮。
后來,他曾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還要說一句,在研究討論授銜將帥名單時,許多將領主動讓銜、讓級、讓職。陳明仁就主動提出降低軍銜。
可以吧,寬廣胸懷,高風亮節!
陳姓是大姓,在歷史上,偉人可陳。古代的不好認定為偉人,只談近現代。
首先是陳獨秀。中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功勞是主要的,且是劃時代的。
他的兩個兒子亦是早期中共中央委員,堅定的馬列主義者,烈士。
其次是陳云和陳毅(不分先后),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陳云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改革開放中與鄧公齊名,為制止全面西化和發展經濟,堅持社會主義,名垂青史。
陳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元帥。在建軍的大業中,地位僅次于毛主席、周總理和朱總司令。功勛卓著。
還有陳嘉庚,偉大的愛國華僑。
其他只能說是名人。
中共方面有:
陳庚、陳錫聯、陳士榘、陳浩…
愛國人士和抗日功臣有:
陳誠、陳明仁…
推薦幾位近代現代姓陳的名人,交流分享!
陳云(1905—1995),浙江青浦(今上海)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之一,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重要人物。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

陳誠,陳布雷,陳明仁,陳立夫,陳炯明,陳繼棠,陳其美,陳伯達,陳賡,陳世渠,陳永貴,陳紹禹,陳獨秀,陳康,陳光,陳儀,……還應將上述人都算在陳氏名人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