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住過防震鵬。那是唐山地震的時候。,都不敢在屋里邊睡,都上防震棚里邊去睡,有時還在房頂上睡,當時震感很厲害,好像坐在篩子底上晃動,記得當時我還沒有起來,睡得特別香,76年嗎,自己還小,貪睡。
住過,正讀初二76年記得是熱天,也是三位偉人相繼去世的那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松潘平武也震了,人心惶惶,到處都搭防震棚,二哥關系廣整了一頂車皮帆布防雨棚,展開面積很大,單元9戶人家,除了兩家先已搭好,還有一家住一樓膽大的沒住進去,其余全部擠住一起,記得那年雨水特多,搭的棚子又在泥地上,潮濕的厲害,床下各家都灑爐渣除濕,夜里遇上下大雨打的棚頂咚咚作響,讓無法入睡,那慘狀讓人難以忘記,家屬院三面都是農田,其中一塊種的是毛豆已經成熟,時不時摘回來放點鹽煮著吃,幾個膽大調皮點小伙伴合伙夜里翻墻進入大學內,去偷釣院內水塘的魚,收獲頗豐,感覺挺好玩的,
我住地震棚,己是成年人了,應是70年代中后期吧。
那時,對地震認識差,大地震給人造成心慌,所以住地震棚。
所謂地震棚,實際上就是一家一戶搭建的室外空曠處搭建臨時窩棚(房屋等建筑倒塌砸不到的地方)。一般夜里住,白天不住。人口多有幾代人的,還能搭幾個。
最常見的是睡幾個人,一二米寬,三四米長,地面鋪木板、門板,頂高不到二米,兩檐著地,木棍用繩纏綁支撐,苫的各家條件不同而不同,最好是油布,也有用柴簾加草或加柴席,也有用塑料薄膜。
我記得時間很短,我們這好象有兩次,最長也就一兩個月。以后政府宣傳,不提倡住。隨著對地震認識的提高和防地震知識的普及,地震棚也拆了,以后也未出現。
別說,真住過。不過早晨起來,渾身是被跳蚤咬的包。
小時候家住農村,有一陣子總放映防震減災的宣傳片。公社大隊,組織生產隊社員,除了生產之外,學習防震減災。
隊里要求,每一個家庭,都要在院子,搭一個抗震棚。因為那時家家住草房,土坯砌的房,不抗震。以備不時之需。
我家是在后院子,兩個杏樹底下搭的。實際就是個馬架子房,外面搡上塑料布,可以遮風擋雨。地面用幾根木頭桿子,搭起來。離地面一拿來高,防潮。上面鋪的厚厚的麥稈,又宣又軟。
每天放學后,我就爬上杏樹。摘滿滿一盆杏,跑到防震棚里,邊寫作業,邊品嘗杏。每當這時,狗狗也來湊熱鬧。
有一天隊里通知,晚上檢查防震棚。多晚,不一定。防震棚里要有人。
爸爸媽媽第二天還要上工,我自然自告奮勇。小孩子們,就是圖個新鮮。不過在里面睡,我有點害怕。我斜著眼睛瞅三哥,三哥彈了我一鬧蹦。哈哈??!妥了!
晚上我倆拿著手電被單,去防震棚睡覺,等待檢查。
我倆聊了一會,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也不知啥時候,被狗叫聲和電棒晃動中驚醒。
奧!來檢查了。民兵連長和兩個基干民兵來檢查了,他們查他們的。我就對他們身上,背的五六式半自動感興趣。
行!挺好。不過晚上可能組織應急演練,要有人。好!但也能沒有。民兵連長分付,我們邊聽,邊應答著。
還好,應急演練沒舉行。一覺到天亮,早晨起來渾身癢。
一脫褲衩背心,渾身全是包。你是不是把狗狗整進來了,三哥邊撓邊問。是啊!該!咬死你!三哥說完,一扭頭走了。
媽媽到醬缸里,舀了一勺大醬。不時的給我往包上涂抹,別說,抹上不一會,就不癢,不疼了。
人住的地方,怎么把狗狗領進去了。狗狗身上的跳蚤,進麥稈里了。不咬你,咬誰。
媽媽一邊涂抹,一邊數落我。我不時的點頭,嗯!嗯!
這就是我住防震棚的經歷,朋友你們是啥樣的!
夏日暖暖f3i6
原創
謝謝邀請:在我小時候沒有住過防震棚,因為在我小時候沒有經歷過地震,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地震,但經歷過幾次有趣事情,現在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有幾次在家里玩耍,感覺房子嗡嗡響,當時問母親什么情況?母親回答說:這是鯉魚??在地底下翻身,鯉魚??一翻身,地一動房子就響,鯉魚翻身地動房子響在腦海里扎下了根。
雖然小時候沒有住過防震棚,但是受唐山海城地震的影響,我居住地區有震感,幾次地震發生時間洽好是溫暖季節,氣候給人們提供了方便條件,在外面搭起簡單的防震棚,住了很長時間。
通過這幾次地震,雖然不是震中,學習了地震科學知識,明白了地震的概念,地震是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提高了防震意識,災難發生時是無法抗拒的,為那些在地震之中失去生命的人們,感到無比的可惜和痛心,沒有災難就沒有痛苦的折磨,但愿山河無恙,人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