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一鍵助你重回18歲)
?
最近看一檔比較小眾的綜藝,《出逃兩日又如何》,張歆藝袁弘夫妻倆,在節目里談到婚后生活。
?
張歆藝直言,婚姻和家庭是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特別是當媽以后。
?
結婚前,她覺得自己沒有根,婚后也沒有什么歸屬感。
直到孩子出生后,才有了所謂的歸屬感,覺得“我們是一家人”。
?
但張歆藝說,為這樣的幸福,她付出的代價太大。
?
當媽以前,她是留著長發,手拿煙的文藝女青年;當媽以后,她的生活每天被瑣碎占據。
?
滿腦子都是怎么安排這一天——
爸媽幾點去看病,快遞是發上海還是北京,孩子今天怎么著,孩子吃什么,晚上我要不要陪他洗澡,幾點鐘出去健身,晚飯前能不能趕回來......
這些生活瑣碎,成為滾動著的日常。
?
她的生活被改變了,而丈夫袁弘的生活沒有。
當忙碌的她有一天一扭頭發現袁弘在聽交響樂,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羨慕。
?
她對袁弘說:“我很羨慕你,你更像是一個在生活的人,而我已經沒那么多熱情去追尋詩和遠方。”
那些她也曾想過扔掉的生活的支離破碎,現實中發現,原來根本扔不掉。
?
張歆藝說,孩子三歲以前的陪伴很重要,這是她的選擇。在母親這個角色中,她注定付出更多。
?
她一再肯定袁弘在婚姻和孩子的成長里,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爸爸。
但是,他比自己要瀟灑得多。
作為父親的男人,他能繼續自己的愛好,維系原本的生活;作為母親的女人,卻被生活狠狠改造。
?
哪怕兩個人看同一片風景,袁弘說,看著急流就想下去漂流,看著遠山,很想爬到山頂。
張歆藝說,我就不這么覺得,我覺得很危險。成為媽媽后,我膽小了很多。
?
網友說,張歆藝在節目里的表達太真誠和真實了,這就是女性在婚姻里的改變,妥協,代價。
??
?
你以為我要像那些營銷女性悲慘的公號一樣,因為二姐的一番感慨,批評袁弘付出不夠?
大錯特錯,我首先要肯定的是:袁弘是當下社會環境下,極其珍貴的丈夫和父親。
袁弘參與帶娃,做家務,尊重女性,關心對方的感受。
?
《做家務的男人》里,袁弘早上六點起床給張歆藝做早餐,妻子吃飯的時候,他負責抱娃喂娃。
日常會給張歆藝按摩。
張歆藝不愛動的時候,他去做家務。
?
張歆藝說自己沒有工作的時候,他說“你在喂奶,你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
?
他對于中國家庭最頭疼的問題婆媳矛盾,有自己明確的立場。
婆婆說孩子還是需要媽媽多帶,不建議早點出去工作。
袁弘完全站在張歆藝角度支持她,說出了那句名言:“身邊只有老公出去工作、妻子在家帶娃的,最后下場就是離婚。”
?
他不是典型的直男,會制造一點浪漫,比如,給張歆藝找到奧黛麗·赫本的簽名,準備生日派對。
?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一邊帶娃睡,一邊告訴張歆藝,這是產后第一次這樣出門旅行,多結實一些新朋友。
?
帶娃的日子,他每天記錄下孩子日常吃喝拉撒,加起來上萬個字。
?
給張歆藝買健身器材,督促健身,前陣子剛微博轉發妻子腹肌照,直接夸“我媳婦兒厲不厲害?!”
?
當全世界把好丈夫好爸爸稱呼發給袁弘,他會說:“這是因為我的另一半足夠好。”
?
包括在這檔綜藝,當張歆藝談自己在婚姻里想要保持的自我,他還會反思“可能因為每天生活在一起,看她那個樣子,就忽略了她文藝青年的另一面。”?
?
記得之前有一期《僅三天可見》,姜思達對袁弘的評價是“大地色系”的一個男人,形容他是會讓別人舒服、照顧人情緒的那種人。
也許很多人要問,為何即便如此,張歆藝還會陷入為人妻母與保持自我之間維系平衡的某種失落?
我覺得微博對這件事的評論,其實可以看到一些答案。節目組是有總結一個話題#新手媽媽如何平衡#,但是,評論區一致的口吻是——
兩個人好幸福啊,張歆藝找對人了!羨慕這一對!
沒有人真的思考張歆藝的困惑,或者說,這個困惑,在社會平均表現層面,太微不足道了。
大家的心理潛意識是,哪個媽媽不都是這樣?而你遇到男人理解你對你好,就該知足了。
只有在男性實質傷害女性的前提下,大家才會真的憤怒,為女性感到付出不值得,去痛斥譴責,去哀痛訴說。
就像電影《82年的金智英》。
同樣擁有愛她的模范老公,看起來不錯的完美生活。可金智英卻“病”了。
沒有工作、事業,帶娃被當作“休息”,喝杯咖啡還要被說“媽蟲”......
整個韓國社會男性直接抵制女性這樣的表達,在看金智英書的女明星微博下謾罵攻擊,對電影打最低分——因為這種矯情的電影,把女性都帶壞了。
可是她真的矯情嗎?別說金智英,昨晚上熱搜的奚夢瑤,是因為嫁入豪門且性格活潑,但依然自曝患上產后抑郁癥:“衣服都穿不下了,感覺腿不是自己的…”何猷君說她甚至敏感到跟保姆爭奪孩子的注意力,在家以淚洗面。
袁詠儀說過產后抑郁影響了夫妻感情,霍思燕也承認自己有一段巨大的波動期。
她們的共同點是:物質已經極大豐富,先生都是傳統意義非常好的人,但她們依然飽受生產后變化困擾。
她們不是矯情,只是有勇氣坦誠面對自己。
(金智英的先生客觀說也是很好的先生,站在她的立場,會幫助做家務,在母親一再質疑金智英的時候,會站出來反駁。)
金智英的焦慮,是整個社會潛在的對女性的評價體系,對女性的基本要求。某個意義,它甚至已經脫離了“對方該怎么做才能幫到你”的范疇。
婚后面對生育問題,金智英曾對丈夫說“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社會人脈,還有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么?”
這不是他先生可以回答的問題,這幾乎是命運和社會一起給女性提出的問題,它真的太難了。
?
?
是這種堅不可摧的社會性別定位,使得女性感到無力無助,雖然也感到幸福,但是,永遠都“被囚禁在什么地方”。
?
??
?
1、為什么女性想保留自我很難,首先這是由天然生理的母性決定的。
獲得一個孩子,女性需要十月懷胎承擔很多辛苦,男性只用付出一次正常的性生活,從這一刻開始的生理設計,就是失衡的。
看過一個研究,女性從懷孕開始,整個大腦的荷爾蒙和激素都在發生改變,促使她對孩子產生極大的依賴和愛意,確保孩子活下來,完成“繁衍”這個生物本能命題。
2、但更重要,真的還是社會評價體系完全不同。
?
不僅是中國,除了短暫的母系社會之外,古今中外,男權社會里,女性從來都是“捆綁”在家務和育兒領域里,這不僅是生物分工,更是社會分工。
比如,在就業法里,產假屬于女性的特例,懷孕不能辭退員工這樣的條款,其實反過來說明了,被辭退的可能有多么高。很多公司不愿意要女性員工,因為她們有生育期哺乳期,整個社會都在變相增加女性再就業的成本。
“董明珠被女網紅惡搞丑兇寡”“27歲章澤天有章子怡慶生,500億身家人生贏家”看看這些社會標題,它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一點——
整個社會認知,從沒真正意義上,嘉獎過靠事業贏取自我的獨立女性,如果你沒有同時保證了“家庭幸福”的前提下。
3、這兩點的疊加,會使得女性自己承受巨大的卑微感,愧疚感。
張歆藝是二婚嫁給了袁弘,她內心還是有很多自卑的,即便在這次的綜藝節目里,她也說——“當初袁弘主動求婚,自己無法相信,這人是不是喜歡賭博?”
包括這次談心,當袁弘問我可以再做點什么,她的回答是:我希望你更快樂,如果我們要毀滅一個,希望不是你。
在這個層面,真的需要女性自己逾越,因為你給自己預先設定好了天花板;別人就失去了權力,給你天空。
孫儷這方面做得不錯,鄧超曾經需要因為她接戲,在家帶9個月孩子,而孫儷是沒有愧疚感的。
(孫儷去拍戲的時候,鄧超會留下來照顧孩子,等孫儷忙完帶著孩子們去探班。)
就像拿到視后又重新北上來過的胡杏兒也說得很坦蕩:“婚也結了,娃也生了,可以出來搞搞事業了。”
最近大熱的韓劇《產后調理院》,有一個情節我印象很深刻,站在媽媽群金字塔頂端的“完美人妻”,實際上卻是為逃避孩子,躲進快遞車后備箱哭泣的媽媽。
因為當媽以后,她總是習慣說“沒關系”:自己不能按時吃飯,她說沒關系;自己的約會和丈夫工作“撞車”了,她說沒關系,放棄自己的安排。
時間長了,妻子在婚姻中的“自我”就被隱形了;慢慢地,它被忘記了;最后,它腐爛,變成了妻子內心無法愈合的傷。
我也給不出任何解法,我說過了,這是社會和命運共同給女性出的,太難的題。哪里有什么完美的正確答案呢?
只是希望每個媽媽都記住:你自己,也是珍貴的存在。
記住,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悉尼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