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相逢行二首》: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2、張先的《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3、納蘭性德的《減字...
文質彬彬是一種外貌描寫,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溫文爾雅,有涵養有禮貌。 文質彬彬出自《論語·雍也》中“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句話,其原意為,如果文采與內在本質協調配合,就是君子。因此質樸的本性和文學才識的修養必須要相互協調,完美結合,...
“三月不知肉味”不是詩歌,也不是散文,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第十四章,原文是:“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翻譯為: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
婆娑的意思:1、形容姿態優美,比如盤旋舞動的樣子;2、盤桓、逗留;3、奔波、勞碌;4、枝葉扶疏的樣子,引申為蓬松、散亂;5、眼淚滴下的樣子,比如淚眼婆娑;6、形容衰老的樣貌;7、形容逍遙自在的樣子;8、形容聲音悠揚,委婉;9、形容風聲。...
1、舊京[jiùjīng]舊都;古都。2、舊教[jiùjiào]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后,稱天主教為舊教。3、舊山[jiùshān]故鄉;故居。舊塋。4、舊窠[jiùkē]舊窩。5、舊文[jiùwén]指古代禮制所規定的...
鬢的讀音為bìn。鬢為漢語漢字,《說文》中記載:“鬢,頰發也。從髟(biāo),賓聲。”“髟”的意思是頭發長。“鬢”字本義是頰發,指兩頰兩旁靠近耳朵的頭發。 鬢字組詞: 云鬢:形容婦女濃黑而柔美的鬢發。 鬢雪:形容鬢發斑白如雪。 ...
1、咧讀作liě,liē,lié,lie。2、基本字義:口微張,嘴角向兩邊伸展[grin]。相當于“了”、“啦”、“哩”等。3、筆畫數:9,部首:口,筆順編號:251135422。4、鄭碼:JARK,U:54A7,GBK:DFD6。...
1、窸窣,漢語詞語,拼音是xīsū,意思是形容輕微細碎之聲。2、出處:(1)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何梁幸未拆,枝撐聲窸窣。”(2)唐·劉景復《夢為吳泰伯作勝兒歌》: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3)宋·文同《二年陵陽不...
1、下筆成章”的原義是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褒義;“下筆成章”還可寫作“下筆成文”“下筆成篇”“走筆成章”等。2、下筆成章(拼音:xiàbǐchéngzhāng)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
1、七老八十[qīlǎobāshí]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人。2、七拼八湊[qīpīnbācòu]把零碎的東西勉強拼湊在一起。也作“七湊八湊”。3、四通八達[sìtōngbādá]通、達:暢通無阻。四面八方都有路...